記錄編號 | 5449 |
狀態 | NC093FJU00164006 |
助教查核 | |
索書號 | |
學校名稱 | 輔仁大學 |
系所名稱 | 兒童與家庭學系 |
舊系所名稱 | |
學號 | 492586068 |
研究生(中) | 陳亦盈 |
研究生(英) | chen yi-ying |
論文名稱(中) | 職業婦女的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與其親職角色實踐之研究 |
論文名稱(英) | The study on work-family conflict,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and practice for mothers of dual-earner family |
其他題名 | |
指導教授(中) | 陳若琳 |
指導教授(英) | |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 | 不公開 |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 | 不公開 |
全文不開放理由 | |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 | 同意 |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 | 2006.09.01 |
檔案說明 | 電子全文 |
電子全文 | 01 |
學位類別 |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 94 |
出版年 | |
語文別 | 中文 |
關鍵字(中) | 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親職角色實踐 |
關鍵字(英) | career women, work-family conflict,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parental role practice |
摘要(中)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職業婦女的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與其親職角色實踐上的狀況,並進一步探究職業婦女的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與其親職角色實踐彼此間的相關。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大臺北地區育有3-6歲以下學齡前子女的雙薪家庭職業婦女為對象,家庭型態需為核心家庭,並使用「工作-家庭衝突量表」、「親職角色期望量表」、「親職角色實踐量表」等測量工具,得有效問卷476份。研究資料經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一、職業婦女整體的「工作-家庭衝突」現況,多介於中等衝突的情形之中;對親職方面的期望分數均較偏高,而「親職角色實踐」程度的表現上,大多數職業婦女均認為自己的親職角色實踐程度相當不錯。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方面,職業婦女會因年齡、家庭社經、工作時數、年幼子女數的不同,對工作-家庭衝突及親職角色實踐的部分面向上造成差異。
三、在工作-家庭衝突與親職角色實踐間的相關性方面,工作-家庭衝突與親職角色實踐,呈現顯著負相關;而在親職角色期望與親職角色實踐間的相關性方面,則呈現顯著正相關,亦即當職業婦女親職角色期望的程度越高時,在親職角色實踐的程度上就會相對的增高。
四、由多元迴歸的結果發現,職業婦女的個人背景變項對其親職角色實踐沒有預測力,「工作-家庭衝突」的部分分向度對其「親職角色實踐」的部分向度上具負向預測力,而「親職角色期望」對其「親職角色實踐」則具正向預測力。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職業婦女、企業與相關單位、實務工作者作參考,並提供未來研究可進行之方向。
|
摘要(英)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and parental role practice for mothers of dual-earner family. Questionnaire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career women from a core family type of double income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in great Taipei area. Three major scales including the work-family conflict scale,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scale, parental role practice scale are distributed to 476 mothers with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quantitative data has been analyzed by frequency statistics,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the following:
1. The mea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for career women mainly falls on a medium level. And to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the mean is higher which reveals a higher expectation for career women in their parental role. Moreover, the mean of parental role practices shows that most career women feel positive for their parenting practices.
2. The mean condition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and practices are fair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maternal age, family social economic status, working hours an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the family.
3. 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ork-family conflicts and parental role practices, the negative relations are shown; there are also negative relations between work-family conflicts and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However,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and parental role practices have positive relations, which mean higher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bringing higher level of parental role practices relatively.
4. From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regression, some dimensions of work-family conflicts have negative prediction on some dimensions of parental role practices, while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have positive prediction on parental role practices. The background factors of mothers have no prediction on parental role practic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career women, corporations and relative departments, and practical workers. Issues for further study are also provided.
Key words: career women, work-family conflict, parental role expectation, parental role practice
|
論文目次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界定………………………………………………...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工作-家庭衝突…………………………………………. 11
第二節 親職角色期望………………………………………….. 32
第三節 親職角色實踐…………………………………………...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9
第一節 樣本資料描述分析……………………………………... 79
第二節 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及親職角色實踐的情形………………………………………………... 81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職業婦女在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及親職角色實踐之差異分析……………………... 89
第四節 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及親職角色實踐間之相關……………………………………………... 101
第五節 職業婦女個人背景變項、工作-家庭衝突及親職角色期望對其親職角色實踐之解釋力………………………...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30
一、中文部分…………………………………………………… 130
二、西文部分……………………………………………………… 138
附錄…………………………………………………………. 141
附錄一 問卷審查之專家名單…………………………………... 141
附錄二 問卷…………………………………………………… 142
表 次
表2-1-1 工作-家庭衝突之內涵整理表…………………………… 12
表2-3-1 國內外親職角色實踐內涵相關研究之重點整理表…….. 38
表2-3-2 一般家庭型態之母親親職角色實踐相關研究…………. 48
表2-3-3 特殊家庭型態之母親親職角色實踐相關研究………….. 50
表3-4-1 工作-家庭衝突量表之詳細題項及來源………………… 61
表3-4-2 工作-家庭衝突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 63
表3-4-3 親職角色期望量表之詳細題項及來源………………….. 65
表3-4-4 親職角色期望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 66
表3-4-5 親職角色實踐量表之詳細題項及來源………………….. 68
表3-4-6 親職角色實踐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 70
表3-4-7 社經地位等級計算表…………………………………….. 74
表3-4-8 職業婦女個人基本原始資料…………………………….. 76
表4-1-1 重新分組後樣本基本資料……………………………….. 80
表4-2-1 樣本「工作-家庭衝突量表」得分情形…………………. 81
表4-2-2 工作-家庭衝突量表各面向的平均數與標準差排序…… 82
表4-2-3 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詳細項目平均數、標準差……. 83
表4-2-4 樣本「親職角色期望量表」得分情形…………………… 84
表4-2-5 親職角色期望量表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排序………….. 85
表4-2-6 樣本「親職角色實踐量表」得分情形…………………… 86
表4-2-7 親職角色實踐量表各面向的平均數與標準差排序……. 86
表4-2-8 親職角色實踐量表詳細題項的平均數與排序………….. 87
表4-3-1 職業婦女年齡對其工作-家庭衝突之差異分析………… 90
表4-3-2 職業婦女年齡不同對其親職角色期望與實踐之差異分析…………………………………………………………. 92
表4-3-3 職業婦女家庭社經地位不同對其工作-家庭衝突及親職角色期望與實踐之差異分析……………………………. 94
表4-3-4 職業婦女每週平均工作時數對其工作-家庭衝突之差異分析……………………………………………………….. 96
表4-3-5 職業婦女每週平均工作時數對其親職角色期望與實踐之差異分析………………………………………………. 97
表4-3-6 職業婦女年幼子女數對其工作-家庭衝突及親職角色期望與實踐之差異…………………………………………. 99
表4-4-1 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與親職角色實踐之相關 102
表4-5-1 個人背景變項、工作-家庭衝突五層面、親職角色期望對親職角色實踐之「照顧身體安全健康」迴歸分析….. 106
表4-5-2 個人背景變項、工作-家庭衝突五層面、親職角色期望對親職角色實踐之「關心心理發展」迴歸分析………. 107
表4-5-3 個人背景變項、工作-家庭衝突五層面、親職角色期望對親職角色實踐之「引導社會化」迴歸分析………….. 109
表4-5-4 個人背景變項、工作-家庭衝突五層面、親職角色期望對親職角色實踐之「外在資源連結」迴歸分析……….. 110
表4-5-5 個人背景變項、工作-家庭衝突五層面、親職角色期望對親職角色實踐整體之迴歸分析……………………….. 111
圖 次
圖2-1-1 角色間衝突模型………………………………………….. 19
圖2-1-2 工作-家庭(Work-family interface)模型…………………. 21
圖2-1-3 工作-家庭衝突之前因後果概念模型…………………… 23
圖2-2-1 角色扮演的不同期望…………………………………….. 36
圖3-1-1 研究架構圖……………………………………………….. 55
圖3-2-1 研究流程圖……………………………………………….. 58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如哲(1998)。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
王成榮(2004)。工作與家庭衝突對社會支援需求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東吳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惠元(2000)。公領域中女性傳統家庭角色的影響與再複製。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舒芸﹙1996﹚。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色之初探。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古君智(1993)。雙生涯職業婦女家庭支持、親職角色與托育服務需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甘玉霜(2004)。屏東地區外籍母親親職角色知覺與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白怡娟、白秀娟(2002)。女性勞動、組織管理與性別平權。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0,102-111。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2)。90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2004年3月12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census%7En/four/ht44a.htm
行政院主計處(2003)。91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2004年3月12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census%7En/four/woman.htm
行政院勞委會(2002)。新工時制度。2006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cla.gov.tw/cgi-bin/SM_theme?page=4333601c
余慧君(2000)。以性別角色態度、生活型態、工作投入之角度探討女性經理人工作與家庭之調適。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余?慧(1985)。成為親職歷程中家庭的壓力與調適。教師之友,44,68-74。
李美雀(2004)。髮型設計師職場與親職經驗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汪麗珍(1994)。自閉症兒童母親教養壓力、親職角色適應與教養服務需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玉敏(2001)。雙薪家庭夫妻家務分工之研究。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生活科學學報,7,233-262。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空大。
林生傳(1993)。社會教育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如萍(2001)。家庭概論。台北:空大。
林妙娟(1989)。鄉村家庭親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慈航(1992)。已婚婦女角色衝突、社會支持對其親職角色扮演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震雯(1992)。雙生涯家庭父母親職角色與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關係。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顯宗(1985)。家庭社會學。臺北:五南圖書。
邱淑琴(2002)。由自我決定論探討工作與家庭衝突之關係-以高雄市高中職教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柯秀幸(1994)。雙薪家庭中工作-家庭衝突及其對工作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洪榮正(1992)。職業婦女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范鴻達 (1990)。低收入家庭親職角色功能、社會支持系統與兒童福利需求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唐先梅(1998)。從家庭發展觀點探討雙薪家庭工作家事及休閒時間之分配。中大社會學報,6,75-112。
徐心怡(2002)。女性工作者對企業內家庭親善政策需求之研究:工作-家庭衝突觀點。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翁毓秀(2003)。女性單親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社區發展季刊,101,70-101。
馬志潔(2004)。親職大哉問-多元家庭中的親職樣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淑貴(1998)。雙生涯家庭親職角色之研究。臺北:台大農學院農推系。
高瑞堂(1998)。高雄市員警人員工作與家庭角色衝突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崔來意(2002)。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親職角色與托育服務需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錫鏞(2004)。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永佳(1998)。台灣女性之母職實踐。南華管理學院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莊惠敏(2002)。雙生涯家庭婦女角色衝突、工作負荷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素彬(1995)。學障兒童與非學障兒童家庭調適力與親和力之比較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5,59-65。
許碧芬、蕭文玲(1999)。高科技從業人員上司支援與工作-家庭衝突關係之研究。中華民國科技管理論文集。A4,217-228。
郭育?(2004)。雙薪家庭幼兒知覺和保母的養育參與、共養育及養育品質之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學上的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43。
郭靜晃(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兒童福利願景-以家庭為本位,落實整體兒童照顧政策。社區發展季刊,88,118-131。
陳玉華、伊慶春、呂玉瑕(2000)。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以家庭決策模式為例。台灣社會學刊,24,1-58。
陳若琳、李青松(2001)。台北縣雙工作家庭父母親的親職喜悅與壓力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生活應用學系-生活科學學報,7,157-180。
陳曉慧(1999)。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態度、親職角色與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陸 洛(1997)。已婚成人不同角色滿意度對幸福感之影響。行政院國科會補助專案NSC86-2413-H037-00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黃怡瑾﹙2001﹚。「私」領域中的女性困境:生育、教養與照顧工作之分工。臺南師範學報,34,341-365。
黃惠真(1994)。兒童發展。台北:桂冠。
葉祥溪(1993)。國民中學輔導主任角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爾雯(1980)。影響雙生涯夫妻家庭與職業衝突的有關背景.情境及心理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舜能(2004)。職場工作倦怠之研究-以女性護理人員為例。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中縣。
劉雅惠(2001)。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文輝、李紹嶸(1998)。簡明英漢社會學辭典。台北:五南。
鄭麗娟(2004)。長子女入小學之親職經驗。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賴宜櫻(2005)。獨當一面-單親家長親職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錢芷娟(1994)。師範院校已婚婦女學生家庭-學生角色衝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家欣﹙2004﹚。外籍幫傭對雇主家庭親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影響。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秀芬(1998)。台灣女性的家庭角色觀與工作觀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報,4,1-34。
藍茜茹(1994)。雙生涯夫妻重要生活角色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魏毓瑩(2003)。在台女性大陸配偶之親職角色適應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建文(1968)。兒童心目中父母職分之調查研究。心理與教育,2,87-109。
二、西文部份
Aryee, S. (1992).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mong Married Professional Women: Evidence from Singapore. Human Relations, 45(8), 813-837.
Barard,K.E & Solchamy.J.E. (2002).Mothering. In M. H.Bornstein(ed.) Handbook of Parenting.Vol3 2nd.Mahwah,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
Bernard, J.(1957).Social Problem at Midcentury .New York: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Caplan, R.D., Cobb, S., French, J.R.P., Van Harrison, R. (1980).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 ,MI:Insi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Dermick J.(2002).Stage of Parental Development .In M. H.Bornstein(ed.) Handbook of Parenting.Vol3 2nd.Mahwah,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
Frone, M. R.(1993). The Effects of Home-Based Teleworking on Work-Family Conflic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4 (1) ,35-58.
Frone, M. R., Russell, M., & Cooper, M. L.(1992).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work-family conflict:Testing a model of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7( 1), 65-78.
Greenhaus,J., & Beutell, N. (1985).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10, 76-88.
Gutek, B.A., Searle, S., & Klepa, L. (1992).Rational versus gender role explanations for work-family conflic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6(4),560-568.
Higgins, C. A., Duxbury, L. E., & Irving, R. H. (1992). Work-family conflict in the dual-career famil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1, 51-75.
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 Rosenthal, R. A.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 Wiley.
Ken Mark. (1993). Balancing Work and Family.Candian Banker, Toronto, Jan/Feb, 100, 1:22-24.
Kopelmen, R.E.,Greenhaus, J .H., & Connolly, T.F. (1983).A model of work family and interrole conflict: a construct validation study.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32,198-215.
Lai , G.E. (1995). Work and Family Role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36,11-37.
Newman, B. M.&Newman, P. R (1991)Development through life:A psychosocial approach. Chicago , Illinois:The Dorsey Press.
Parasuraman, S., Greenhaus, J. H., & Granrose, C. S. (1992). Role Stressors, Soci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Among Two-Career Couple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3, 4,339-356.
Sarbin,T. R.(1968).Role.In Sills, D. L.(Ed.),Internati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13.N. Y. MacMillan & The Free Press.
Senecal, C., Vallerand, R. J.,& Guay, F. (2001). Antecendents and outcome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Toward a motivational mode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7, 176-186.
Thompson, L. & Walker, A. (1989). Gender in Families:Women and Men in Marriage, Work, and Parenthoo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1:845-872.
Voydanoff, P. (1988). Work Role Characteristics, Family Structure Demands,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0:749-761.
|
論文頁數 | |
附註 | |
全文點閱次數 | |
資料建置時間 | |
轉檔日期 | |
全文檔存取記錄 | |
異動記錄 | M admin Y2008.M7.D3 23:17 61.59.16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