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學術資源網

記錄編號6224
狀態NC094FJU00045004
助教查核
索書號
學校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舊系所名稱
學號491016066
研究生(中)黃勁傑
研究生(英)Hu you-feng
論文名稱(中)楊慎《升庵詩話》之詩學理論研究
論文名稱(英)A Study on the Poetic Criticism of Yang shen's "Shan-an Shi Hua"
其他題名
指導教授(中)胡幼峰
指導教授(英)Hu you-feng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全文不開放理由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同意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2006.02.13
檔案說明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01
學位類別碩士
畢業學年度94
出版年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楊慎;升庵詩話;詩學理論;明代詩論
關鍵字(英)Yang shen;Shan-an Shi Hua poetic criticism;poetic criticism of Ming Dynasty
摘要(中)明代詩壇,以七子為主,掀起了一片尊唐崇漢,侈言復古的風潮。而在復古的口號下,實際的創作,卻逐漸流於模擬剽竊的歪風。身處於這樣的詩學環境,楊慎獨樹一格,上追六朝、攬采初唐,以不隨流俗的詩學主張,來批判時人學詩的不良風氣,而楊慎《升庵詩話》正是總結了其論詩精要,內容豐富的詩話作品。本文藉由對各條內文的歸納與分析,以求整理出詩話中,較為明確的詩學體系。本論文茲分七章進行討論: 第一章〈緒論〉:主要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以及對過去相關研究之評述。 第二章〈作者生平與學術背景〉:本章分為生平、著作概述,以及楊慎的學術背景。因楊慎所學鴻博,故對於學術範疇內諸多項目皆有涉獵。本文因著重於詩學理論的探究,故在此將其儒學、思想等主張,在此作一概述。 第三章〈詩歌本源論〉:關於詩歌本源,係就楊慎推崇「緣情綺靡」的詩學觀點與以分析。 第四章〈詩歌體制論〉:茲分為樂府、古詩、律詩、絕句四節,分別論述楊慎對各體詩歌之觀點。 第五章〈詩歌創作論〉:分為創作之基本條件,以及創作的實際運用兩方面論述。基本條件主要論述楊慎的重學觀點,並評述楊慎所主張的學詩之法。而創作的實際應用,則就《升庵詩話》中,具體提及用字、用韻等條目進行分析。 第六章〈歷代詩歌評論〉:分為評先秦兩漢魏晉六朝、評唐宋詩、評明詩三類。以論時代總體的方式,探究一代文風;而以分論各詩人的方式,來突顯個人獨特風格。 第七章〈結論〉:總結楊慎《升庵詩話》詩學理論,以述其詩學成就及影響。
摘要(英)
論文目次楊慎《升庵詩話》詩論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 第二節 研究範圍………………………………………………………………………… 三 第三節 研究方法………………………………………………………………………… 八 第四節 相關研究評述…………………………………………………………………… 十 第二章 作者生平與學術背景………………………………………………………… 一二 第一節 楊慎生平及著作……………………………………………………………… 一二 一 生平…………………………………………………………………………… 一二 二 著作………………………………………………………………………… 一七 第二節 楊慎的文學背景與學術思想……………………………………………… 二五 一 楊慎所處的文壇背景……………………………………………………… 二五 二 楊慎之學術思想…………………………………………………………… 二八 第三章 詩歌本源論………………………………………………………………… 三三 第四章 詩歌體製論………………………………………………………………… 四一 第一節 論樂府………………………………………………………………………… 四二 第二節 論古詩……………………………………………………………………… 四八 第三節 論律詩……………………………………………………………………… 五一 第四節 論絕句……………………………………………………………………… 五七 第五章 詩歌創作論………………………………………………………………… 六二 第一節 創作的基本條件……………………………………………………………… 六二 一 重學………………………………………………………………………… 六二 二 學詩的方法………………………………………………………………… 六八 第二節 創作的實際應用…………………………………………………………… 七二 一 論用字……………………………………………………………………… 七二 二 論用韻……………………………………………………………………… 七八 三 論起句……………………………………………………………………… 八十 第六章 歷代詩歌評論……………………………………………………………… 八四 第一節 評先秦兩漢魏晉六朝詩…………………………………………………… 八六 一 論時代……………………………………………………………………… 八六 (一) 先秦兩漢……………………………………………………………… 八六 (二) 魏晉六朝……………………………………………………………………… 八九 二 論詩家……………………………………………………………………… 九二 (一) 謝靈運………………………………………………………………… 九二 (二) 鮑照…………………………………………………………………… 九四 (三) 謝朓…………………………………………………………………… 九五 (四) 庾信…………………………………………………………………… 九七 第二節 評唐宋詩…………………………………………………………………… 一○○ 一 論時代…………………………………………………………………… 一○○ (一) 唐代………………………………………………………………… 一○○ (二) 宋代…………………………………………………………………………… 一○四 (三) 論唐宋之別…………………………………………………………………… 一○七 二 論詩家……………………………………………………………………… 一○九 (一) 李白…………………………………………………………………………… 一○九 (二) 杜甫(附論:李、杜優劣)………………………………………… 一一一 (三) 元稹、白居易………………………………………………………… 一二一 (四) 劉禹錫………………………………………………………………… 一二二 (五) 杜牧…………………………………………………………………… 一二三 (六) 許渾…………………………………………………………………… 一二四 (七) 蘇軾…………………………………………………………………… 一二六 第三節 評明詩……………………………………………………………………… 一二九 一 論時代…………………………………………………………………… 一二九 二 論詩家…………………………………………………………………… 一三三 (一) 陳獻章……………………………………………………………… 一三三 (二) 莊昶………………………………………………………………… 一三四 第七章 結論……………………………………………………………………… 一三六 第一節 《升庵詩話》詩學理論總結…………………………………………… 一三六 第二節 《升庵詩話》的詩學成就………………………………………………… 一四二 徵引書目 ……………………………………………………………………… 一四七 附錄一 贈光祿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楊慎年譜 附錄二 《升庵詩話》中論及詩人次數列表
參考文獻徵引書目 說明: 一、本論文徵引之書目、資料,茲依性質相近加以臚列。每一書先列書名,次列作者,再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月。 二、本論文之徵引書目,分為古籍、今人著作、期刊論文三大部分。 三、今人著作中屬於對古籍之箋註者,亦附於古籍類。 四、古籍書目分為經、史、子、集四部,集部再區分為總集、別集、詩話三類,一類之中,以時代先後為序。 五、今人著作分為文學史、專論二類,與期刊、論文皆依時間先後排列。 六、期刊論文收錄於論文集中者,集中列舉並作標明。 壹、 古籍 一、經 毛詩李黃集解,宋?李樗、黃?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四十九年一月再版 禮記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四十九年一月再版 二、史 漢書補注,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二十五史》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未詳 舊唐書,後??劉昫撰,《二十五史》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未詳 列朝詩集小傳,明?錢謙益著、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七十四年二月三版 明史,清?張廷玉等奉敕撰,《二十五史》本,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月未詳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永瑢、紀昀等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初版 三、集 (一)總集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台北:里仁書局,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 御定全唐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明文海,明?黃宗羲編,《四庫全書珍本七集》本,台北:商務印書館,版本年月未詳 明詩紀事,明?陳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版 唐詩別裁集,清?沈德潛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四十五年四月臺初版 明詩別裁集,清?沈德潛,台北:廣文書局,民國五十九年一月初版 全漢三國魏?南北朝詩,清?丁福保,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五十八年八月二版 (二)別集 文心雕龍讀本,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台北:文哲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初版 詩集傳,宋?朱熹著,《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臺一版 鳧藻集,明?高啟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鳴盛集,明?林源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國朝獻徵錄,明?焦竑,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元月出版 懷麓堂集,明?李東陽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空同集,明?李夢陽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大復集,明?何景明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五年七月 明儒文案,明?黃宗羲,《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九年六月臺二版 (三)詩話 詩品,鍾嶸,《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年九月五版 滄浪詩話,宋?嚴羽著,《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年九月五版 麓堂詩話,明?李東陽著,《續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四版 藝苑卮言,明?王世貞著,《續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四版 四溟詩話,明?謝榛著,《續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六月四版 升庵詩話箋證,明?楊慎著,王仲鏞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楊慎詩話校箋,明?楊慎著,楊文生校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年七月 談藝錄,明?徐禎卿著,《歷代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八十年九月五版 詩藪,明?胡應麟著,台北:廣文書局,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初版 靜志居詩話,明?朱彝尊著,姚祖恩、黃君坦校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年十月北京第一版 一瓢詩話,清?薛雪著,《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十月初版 峴傭說詩,清?施補華口授、錢?筆述,《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十月初版 鈍吟雜錄,清?馮班著,《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十月初版 詩友傳,清?劉大勤問、王阮亭答,《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十月初版 說詩晬語,清?沈德潛著,《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十月初版 養一齋詩話,清?潘德輿著,《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十月初版 薑齋詩話,清?王夫之著,《清詩話》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十月初版 藝概,清?劉熙載著,台北:廣文書局,民國五十八年四月再版  貳、 今人著作 樂府文學史,羅根澤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三月再版 明清文學批評,張健著,台北:國家書店,民國七十二年一月初版 中國詩話史,蔡鎮楚著,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一版 明代文學批評史,袁震宇、劉明今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初版 唐代文學史,聶石樵著,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二年一版 漢詩研究,方祖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六月臺初版 明代文學批評資料編,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六十八年九月 沈德潛詩論探研,胡師幼峰著,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胡應麟詩論研究,陳國球著,香港:華風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初版 南朝謝靈運詩研究,陳美足著,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初版 嚴羽及其詩論研究,黃景進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二月初版 明洪、建二朝文學理論研究,龔顯宗著,台北:華正書局,民國七十五年六月版 文心雕龍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編,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初版 新編談藝錄,錢鍾書著,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 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增訂本,褚斌杰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年十月二版 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郭紹虞主編,台北:華正書局,民國八十年三月 楊慎研究資料彙編,林慶彰、賈順先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八十一年十月初版 清初虞山派詩論,胡師幼峰著,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三年十月版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廖可斌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版 明代詩文的演變,陳書祿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版 中國詩學體系論,陳良運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五月一版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學,賴力行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刷 宋代詩學,張思齊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二○○○年十一月一版 中國古代文藝學叢編,胡經之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一年七月一版 漢魏六朝文學論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二○○一年八月一版 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蕭馳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三年一版 參、 論文 一、博碩士論文 李何詩論研究,簡錦松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升庵詩話研究,劉桂彰撰,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 明代詩話考述,連文萍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 二、單篇論文及期刊 談楊慎批評杜甫,陳友琴,《文?報》,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八日;杜甫研究論文集,第二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二年 楊慎的詩論,橫田輝俊,《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第二十期,一九六二年 楊慎和他的《升庵詩話》,聶索,《昆明師院學報》,一九七九年第三期 有關楊慎生平年代的訂正,張增祺,《昆明師院學報》,一九八○年第一期 也談楊慎生平年代的訂正,穆藥,《昆明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議大禮與楊升庵,萬揆一,《昆明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楊慎對宋明理學的批評,張義德,《中國哲學史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 楊慎卜李白評述,王仲鏞,《四川師院學報》,一九八三年第一期 楊慎卒年新證,穆藥,《昆明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三年第三期 楊慎之經學,林慶彰,《中央圖書館館刊》,一九八五年第八卷第二期 楊慎的文學批評,鄔國平,《文學遺產》,一九八五年第三期 楊升庵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張祖涌,《桂湖》,一九八六年第一期(總十九期) 楊慎反對「空談」主張「求實」的思想與宋明理學,賈順先,《宋明理學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楊慎,賈順先,《四川思想家》,(成都:巴蜀書社)一九八八年三月 楊慎的求實哲學,賈順先,《孔子研究》,一九八八年四期 楊慎的文學思想,賈順先,《國文天地》,一九八八年五月第三卷第十二期(總三十六期)  山村野嶺論詩文|讀《升庵詩話》與雲南文人論詩,李錫恩,《大理師專學報》,一九八九年第一期 楊升庵詩論初探,黃寶華,《上海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一年第一期 (前列論文系收綠於《楊慎研究資料彙編》) 以地域分野的明初詩歌派別論,王學太,《文學遺產》,一九八九年第五期 「李杜優劣論」平議,雲松子由,《社科縱橫》,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詩言志」與「模仿說」,何文禎,《天津師大學報》,一九九五年第五期 唐人的詩體分類,王運熙,《中國文化》,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略論李夢陽詩文理論的矛盾及其影響,王承丹,《伊?師範學院學報》,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淺論明代文學尊情觀的發展脈,曾中輝,《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九八年第三一卷第一期 「詩緣情」的現代解讀,朱寧嘉,《嘉興教育學院學報》,一九九八年第一、二期 「詩緣情」辨義,詹福瑞、侯貴滿,《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九八年第二十三卷第二期 「緣情綺靡」與陸機詩風,劉運好,《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一九九九年第十二卷第三期 杜甫的「詩史」思維(上)、(下),楊義,《杭州師範學院學報》,二○○○第一、二期 試論明初詩壇的崇唐抑宋傾向,劉海燕,《文學遺產》,二○○一年第二期 博取眾長,獨述一幟|楊慎《升庵詩話》論李杜評析,徐希平,《杜甫研究學刊》,二○○二第一期 明清人對《詩史》觀念的檢討,孫之梅,《文藝研究》,二○○三年第五期 楊慎的「詩史」論,高小慧,《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四年第四十一卷第一期 明代杜詩詩史說分析,王世海,《樂山師範學院學報》,二○○四年第十九卷第七期 楊慎對杜詩「詩史說」的批判及其批評史意義,鄭新躍,《杜甫研究學刊》,二○○五第一期 陸機詩緣情辨,李進立,《平原大學學報》,二○○五年第二期 楊慎詩歌體式論初探,鄭家治、周邦君,《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二○○五年第二期
論文頁數205
附註
全文點閱次數
資料建置時間
轉檔日期
全文檔存取記錄
異動記錄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