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編號 | 6280 |
狀態 | NC094FJU00071002 |
助教查核 | |
索書號 | |
學校名稱 | 輔仁大學 |
系所名稱 | 心理學系 |
舊系所名稱 | |
學號 | 490396029 |
研究生(中) | 顏如禎 |
研究生(英) | YEN,JU-CHEN |
論文名稱(中) | 裁縫師的女兒--以乖"做為抗拒保護色的小學老師" |
論文名稱(英) | A tailor's daughter--"Goodness" as camouflage for a teacher's
resistance
|
其他題名 | |
指導教授(中) | 夏林清 |
指導教授(英) | |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 | |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 | |
全文不開放理由 | |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 | |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 | |
檔案說明 | |
電子全文 | |
學位類別 |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 94 |
出版年 | |
語文別 | 中文 |
關鍵字(中) | 敘說與實踐
自我敘說
反映與實踐
舞蹈發聲
解構歷程
體制與權威
乖/鑽
保護色
衝突與恐懼
抗拒性自主
母職
保護色
紀錄片 |
關鍵字(英) | 故事
閱讀
|
摘要(中) | 本篇論文是一個在不斷敘說、反映與實踐過程中,說出自己生命故事的「意味」,與自己生命相認的故事。
「我的論文」書寫從抵制抗拒工具性的知識論文生產,到對「論文」重新定義,成為 「我的論文」。最後面對並穿越以往生存習慣中「公開與私藏」文本的界線,讓這一公開的論文,可以擁有我的主體樣貌。
透過一連串學習的解構歷程,看見辨認自己:認我的階級「裁縫師女兒」,看見階級裡的沃土,這平凡不起眼的原生家庭,竟是我焦慮與恐懼的憑依;認我的情感,豐富細緻與纏繞,淚水是充沛情感的湧現;認我的「乖」,認我的挫折與無力,認我的生存姿態。「乖」是身為「裁縫師的女兒」的我,在維繫家人情感,不讓家人操心的狀況下,發展出抗拒體制、鑽營自由的保護色。這複雜的生存姿態,讓我在體制裡,有個得以生存而保有生命自由韌性的小空間。衝突與恐懼的面對,讓生命自由的追尋,得以真實。
辨認自己的樣貌,看見自己的能量,生命的篤定在心中成形。
解構學習的行動歷程
• 行動一 舞蹈的自我敘說 研究所發聲行動
以真實情感,順著音樂和身體流動,通過研究所發聲的困難。
• 行動二 楓香樹下的 proposal
藉由空間想樣的轉換安置我的焦慮,看見拾起解凍窘態的自己。
• 行動三 紀錄片拍攝
透過鏡頭,移動父女關係,貼近沉默嚴肅的父親,貼近裁縫原生家庭。
• 行動四 休學一學期
給自己時間帶著身邊的關係前進,並儲備面對衝突與恐懼的能量。
• 行動五 以詩的語言面對穿越「衝突與恐懼」
藉由詩的語言,通過衝突與恐懼,野地小花的隱喻為故事轉調,看見辨識我的生存姿態的意義。
「乖」-是我一個身為「裁縫師的女兒」抗拒體制、鑽營自由的保護色
|
摘要(英) | |
論文目次 | 目錄
楔子……………………………………………………………………………1
說出生命故事的「意味」…………………………………………………..2
一、 回看春風化雨路………………………………………………….4
-1師專的日子……………………………………………………………… .4
-2成為小學女老師…………………………………………………………..8
-3故事和我的教學之間…………………………………………………….20
-4離開級任………………………………………………………………….32
二、 我與「我的論文」之間………………………………………….35
-1抗拒論文的我……………………………………………………………..35
-2解構學習歷程……………..……………………………………………..37
-3從停滯到重新撿起論文成為「我的論文」………………………………40
-4方法--「敘說與實踐」的轉動過程………………………………………48
三、 舞出自己—論文起點……………………………………………………….53
-1我與我的身體……………………………………………………………..53
-2以舞蹈做為我在研究所的發聲…………………………………………..55
-3聲音與發聲………………………………………………………………..60
四、 裁縫師的女兒…………………………………………………….65
-1裁縫師的女兒—回頭細看孕育生命的土壤…………………………….65
-2紀錄片:「我的爸爸是西服師傅」……………………………………..78
-3透過鏡頭 貼近裁縫…………………………………………………….79
五、 母親這一路……………………………………………………….92
-1兩代母女關係的回看……………………………………………………..93
-2母職的拉扯與移動……………………………………………………….101
-3性別之外--階級情感與承載力量的看見……………………………….103
六、 另類「研究所」的學習沃土………………………………….107
-1「學習」的解構與新理解………………………………………………109
-2我與權威關係的挪移…………………………………………………..112
-3 我在走向蘆荻的路上…………………………………………………..120
七、 自由的追尋 / 衝突與恐懼的面對……………………………130
-1逃避「衝突與恐懼」成為論文………………………………………..130
-2帶著恐懼前行…………………………………………………………..134
-3壓抑隔離的情緒………………………………………………………..139
-4綿密的纏鬥……………………………………………………………..148
-5看見接住孩子的焦慮與情緒…………………………………………..161
八、 結語:顏如「禎」,顏如「真」,與自己相認………………..168
參考文獻…………………………………………………………….172
附錄一 「我與權威」對話逐字稿………………………………..175
附錄二 「壓抑的怨與恨」對話逐字稿………………………….186
圖表
表一 論文的書寫歷程………………………………………………..51
表二 另類「研究所」學習歷程表………………………………….125
圖:「裁縫師女兒的生存樣貌圖」…………………………………….199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
唐君毅(1989):《人生之體驗》。台北:學生書局。
林毓生(1993):《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
林良(1994):《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
邱惠瑛(1995):《枝枝葉葉—兒童肢體、遊戲與音樂》。雲林:豐泰基金會。
蔡敏玲(1997):《社會中的心智—高層次心理過程的發展》。台北:心理。
楊茂秀(1999):《我們教室有鬼》。台北:遠流。
蘇千玲(1996):《不再模範的母親》。台北:女書文化。
顧燕翔,鄭至慧主編(1999):《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文化。
李澤厚(2002):《美的歷程》。台北:三民。
朱光潛(2003):《談美》。台北:明田文化。
葉祥明圖文,雍雍譯(2001):《聽聽風怎麼說》。台北:維京國際。
Fromm著,孟祥森譯(1969):《愛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
Fromm著,管韻鈴譯(2002):《逃避自由》。台北:志文出版社。
Susan Engel著,黃孟嬌譯(1998):《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台北:成長基金會。
Ken Goodman著,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台北:心理。
Ken Goodman著,李連珠譯(1998):《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信誼。
Altrichter,Posch&Somekh著,夏林清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室動手做行動研究》。台北:遠流。
Argyris,C. , Putnam R. &Smith D.M.著,夏林清譯(2000):《行動科學》。台北:遠流。
Schon,D.A.編,夏林清等譯(2003):《反映回觀: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台北:遠流。
Donald A.Schon著,夏林清等譯(2004):《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台北:遠流。
Lawrence J. Friedman著,廣梅芳譯(2001)《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建構者》。台北:張老師。
Robert Coles著,吳惠貞譯(2001)《故事的呼喚》。台北:遠流。
林玉華、樊雪梅譯(2001):《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樊雪梅譯(2002):《嬰兒觀察》。台北:五南。
Vivian Gussin Paley著,楊茂秀譯(2002)。《陶靈老師的教室—一所幼兒園的故事》。台北:毛毛蟲基金會。
蔡美玲譯(1995):《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台北:遠流。
Gilligan,C.著,肖巍譯(1998):《不同的聲音》。北京:中央編譯。
Gilligan,C.著,王雅各譯(2002):《不同的語言》。台北:心理。
Isadora Duncan著,宋碧雲譯(2002):《鄧肯自傳:舞蹈藝術的革命者》。台北:大塊文化。
Henry A. Giroux(1998)Teacher As Intellectures。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教師是具有轉化能力的知識份子》
夏林清(2002):〈尋找一個對話的位置:基進教育與社會學習歷程〉。《應用心理研究》台灣,16期,119-156。
夏林清(2004):〈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台灣,第23期, 131-156
翁開誠(1997):〈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台灣,26期, 261-274頁。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台灣,第16期, 19-224頁
翁開誠(2004):〈當Carl Rogers遇上王陽明:心學對人文心理與治療知行合一的啟發〉。《應用心理研究》,台灣,第23期, 157-200頁
劉惠琴(1999):〈從辨証的歷程觀點看夫妻衝突〉。《本土心理學刊》,台灣,11期,153-202頁
劉惠琴(2000):〈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應用心理研究》。台灣,6期,97-13
劉惠琴(2002):〈性別與心理學相遇〉。《應用心理研究》。台灣,16期,83-108
張盈?(2004):〈矛盾:基層教師生活世界的宰制與抗拒〉。《應用心理研究》。台灣,21期,35-62頁
張盈?(2004.):〈偽裝的形貌與越界的政治:再談基層教師的生活世界與實行的邏輯〉。《應用心理研究》。台灣,21期,66-89頁
顏如禎(2004):〈回應恐懼:帶著恐懼前行〉。《應用心理研究》。台灣,22期,15-21頁
顏如禎(1999):〈享受閱讀—推動班級兒童閱讀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翁開誠(2000):〈我對倫理、諮商與諮商教育之粗論〉。載於輔仁大學專業倫理課程委員會編:《專業倫理與教學論文集—三》,81-101頁。台北:長榮國際。
成虹飛(2001):〈行動研究中閱讀/看的問題:一篇重寫的稿子〉。見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
蘆狄社區大學主編(2005):《走在蘆荻的路上—草根成人學習的組織與方法研討會手冊》。未出版。
導航基金會主編,夏林清演講逐字稿(2002):〈NGO 工作方法—行動研究與反映思考系列活動參考資料三〉,台北市第三屆亞洲非政府組織會議。未出版。
何月照(1997):《枯木再逢春—一位中學老師反映實踐的故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帥文慧(1997):《母女關係的移動:以情節書寫朝向改變》。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婉(1998):《我們是一群女老師—集體認同與教育實踐的故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甄蘋(1999):《壓迫中的解放與自由:一個諮商員的自我敘說、自我生成與專業實踐》。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孟瑩(1999):《被封住的嘴—由探就他人到自我探究》。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素鳳(1998):《婚姻的真實面貌》。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娟(2000):《對家的情感與意義的轉變:一個家庭教育者的重生》。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英(2000):《身體的包袱一位小學老師主體探就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曉玲(2000):《破繭而出—一位牧師娘性別意識覺醒、反思與信仰實踐的故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明宇(2000):《獻身與沉淪:一個男性的自我生成與發展》。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振弘(2002):《沙程:一個男同志的主體實踐與小說創作》。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臨風(2003):《放下專業,立地成人—一個困知勉行的專業實踐歷程》。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宗展(2003):《反假歸真—從愛情敘說朝向主體性實踐》。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君(2005):《走向她—解構社會壓迫的另一種取徑》。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琪(2006):當芒花搖曳一一位國小教師哀傷與憤怒生命探究的歷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Newman, F. &Holzman ,L.(1993).Lev Vygotsky:Revolutionary scientist. Londan :Routlege.
Erikson, E.(1962). Young man luther. NY:Norton.
Carl M Tomlinson & Carol Lunch-Brown.(2002) A story is a doorway .In 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4th edition), Allyn and Bacon ,Richard Peck.
Polkinghorne, D. E.(1988). 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s. Albany,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Wrightsman , Lawrence S.(1994). Adul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Concepts. London:SAGE.
|
論文頁數 | 199 |
附註 | |
全文點閱次數 | |
資料建置時間 | |
轉檔日期 | |
全文檔存取記錄 | |
異動記錄 | 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