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學術資源網

記錄編號6308
狀態NC094FJU00079011
助教查核
索書號
學校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日本語文學系
舊系所名稱
學號490246030
研究生(中)黃芷儀
研究生(英)HUANG, CHIH-YI
論文名稱(中)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改造-以教育、文化政策為中心-
論文名稱(英)A research on U.S.'s reforming Japan after World War II: Centered on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Policies
其他題名
指導教授(中)何思慎
指導教授(英)HE, SI-SHEN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全文不開放理由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同意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2006.10.01
檔案說明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01
學位類別碩士
畢業學年度94
出版年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戰後日本 佔領期教育政策 佔領期文化政策 美國對日政策 戰後日本教育 戰後日本文化
關鍵字(英)U.S.’s occupation U.S. occupation policies U.S. education and culture policies U.S.''s reforming Japan
摘要(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正式向聯合國投降;同年8月30日,聯合國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抵達日本,拉開了美國佔領日本的序幕。因為二次大戰的戰敗,日本面臨史上首次被外國人佔領的命運,麥克阿瑟成為日本實質的統治者。美國對日佔領雖只有短暫數年,但卻是美日兩國相互影響、國家間的政策與兩國國民間個人態度形成的最重要時期。1945年8月至1952年4月日本恢復主權獨立期間,美國對日本實行的各項政策影響日本甚遽,這些政策牽涉戰後日本各項法令的制定,改變、影響日本國民的價值觀,為日本創造了一個重要、別具意義的時代。   本論文的背景及研究重點是從1945年日本敗戰、美國佔領日本開始,至1952年舊金山和約、美日安保條約生效日本恢復主權獨立為止,分析佔領期間美國對日本的佔領政策,特別從教育與文化政策的觀點看美國改造日本的過程及研究其所帶來的影響、意義。教育政策的研究主要將重點擺在基本教育改革、教科課程、教科書、佔領後期「逆反路線」所導致之教育政策轉變等;文化政策方面則探討媒體中對戰後日本影響至為深遠的演劇、電影檢閱及最富爭議的宗教改革。研究中不加入佔領政策背後美方、日方內部之諸多鬥爭要素,僅以政策內容、特色為主要重點。
摘要(英)On August 15, 1945, Japan accepted the “Potsdam Declaration” and surrendered to Allied Powers. In the same year, August 30, 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Powers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 arrived at Japan and the U.S.’s occupation began.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Japan was ruled by a different race in history, and MacArthur became the substantial ruler of Japan. Though the occupation period was only last for few years, i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ime that the two countries affected each other deeply. Additionally, policies and attitud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and people were also formed during this period of the time. From 1945 to 1952, a series of policies that U.S. carried out had a big influence on Japan. For example, many Japanese laws and ordinances were made based on these policies. Furthermore, these policies also affected the sense of values of Japan citizens and established important time in Japan. This research analyzed U.S. occupation policies from 1945 to 1952 when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and “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ecame valid. The research especially emphasized on the process of how the U.S. education and culture policies transformed Japan and their influences. Firstly,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olicies focused on the basic education revolution, school programs, textbooks, and how "A reverse course", which was in the late occupation period, affected education policies change. Secondly, the study of culture policies analyzed theatricals, motion picture censorship and the revolution of religions. Basically, this research only analyzed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ies, so any strife and tactics between the U.S. and Japan were not included.
論文目次戰後美國對日本的改造-以教育、文化政策為中心- 目次 目次 I 表次 III 圖次 III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2 第三節 論文構成 3 第四節 資料出處及限制 5 第二章 戰後對日佔領的概觀 6 第一節 對日佔領的歷史背景 6 第二節 對日佔領政策的形成與轉折 14 第三節 小結 21 第三章 美國對日教育政策 23 第一節 佔領初期的教育政策 23 第二節 教科課程的變更 37 第三節 教科書改革 45 第四節 佔領後期的教育政策 52 第五節 小結 55 第四章 美國對日文化政策 58 第一節 佔領軍的演劇政策 58 第二節 GHQ的電影檢閱 69 第三節 政教分離-GHQ的宗教政策 81 第四節 小結 88 第五章 美國教育及文化政策下的影響 91 第一節 教育政策的影響 91 第二節 文化政策的影響 101 第三節 小結 114 第六章 結論 117 第一節 美國對日教育、文化政策的檢討與評價 117 第二節 大和魂真的消失了嗎 120 資料一:波茨坦宣言 123 資料二:教育敕語現代語譯 125 資料三:教育基本法 126 資料四:附表:戰後佔領期教育史年表 128 參考文獻 139 表次 表3-1 戰前、戰中的教科書及其使用年代與相關事項 39 表3-2 戰後最初學習指導要領中的教科課程 44 表3-3 櫻田國民學校的作業單元 45 表3-4 國定教科書與檢定教科書的佔有率 52 表4-1 GHQ 認可之歌舞伎劇本 60 表4-2 GHQ 認可之歌舞伎劇本 61 表4-3 日本舊有節日與新節日的對照 88 表5-1 日本核心課程範例 94 圖次 圖2-1 日本佔領管理機構(1945-1952) 10 圖2-2 GHQ組織圖(1946年8月) 11 圖2-3 GHQ組織圖(1950年1月) 12 圖2-4 CIE(民間情報教育局)組織圖(1946年1月1日) 13 圖2-5 CIE(民間情報教育局)組織圖(1950年1月1日) 13 圖3-1 學校系統圖(昭和19年) 33 圖3-2 學校系統圖(昭和24年) 34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山折哲雄著、鄭家瑜譯,《近代日本人的宗教意識》(台北:立緒,2000)。 2 水原克敏著、方明生譯,《現代日本教育課程改革》(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 王墨林,《後昭和的日本像》(台北:稻禾出版社,1991)。 4 吉田裕著、陳鵬仁譯,《昭和天皇與戰爭責任》(台北:水牛出版社,2001)。 5 吉田茂著、陳鵬仁譯,《決定日本的一百年》(台北:學術出版社,1960)。 6 李登輝,《『武士道』解題》(台北:前衛出版,2004)。 7 南博著、邱琡雯譯,《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台北:立緒,2004)。 8 孫政,《戰後日本新國家主義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 陳鵬仁譯,《昭和天皇回憶錄》(台北:台灣新生報出版部,1991)。 10 張海鵬、步平主編,《日本教科書問題評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11 堀尾輝久著、朱永新、王智新主編,《當代日本教育思想》(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12 梁忠義,《戰後日本教育研究》(北京:戰後國際教育研究叢書,1993)。 13 賀柏特?畢克斯著、林添貴譯,《裕仁天皇》(台北:時報出版,2003)。 14 新渡戶稻造著、吳容宸譯,《武士道》(台北:先覺,2003)。 15 楊國賜,《進步主義教育哲學體系與應用》(台北:水牛出版社,1978)。 16 潘乃德著、黃道琳譯,《菊花與劍》(台北:桂冠圖書,1991)。 17 瞿葆奎,《日本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二、論文(含期刊及學術論文) 1 林世英,〈班級秩序解體的體認及其因應對策-以日本教育現場的新問題為中心〉,《教育資料與研究》(台北),第46期,2002年5月。 2 陳瑋芬,〈井上哲次郎對「忠孝」的義理新詮-關於《敕語衍義》的考察〉,《清 華學報》(台北),2001年12月。 3 陳維斌,〈從《武士道》、《菊花與劍》到天皇制〉,《當代》(台北),第200期,2004年4月。 4 陳學文,〈靖國神社與日本軍國主義〉,《歷史月刊》(台北),2001年8月。 5 楊鈞池,〈日本「政教分離」的思想、演變過程及影響〉,《新世紀宗教研究》(台北)第2卷第2期,2003年12月。 貳、日文部分 一、專書 1 青木 保,《「日本文化論」の?容-?後日本の文化とアイデンテイテイ-》(東京:中公文庫,1999)。 2 大江志乃夫,《靖?神社》(東京:岩波新書,1987)。 3 大橋精夫,《?後日本の教育思想(上)》(東京:明治?書,1990)。 4 岡本嗣郎,《歌舞伎を救った男》(東京:集英社,2000)。 5 貝塚茂樹,《?後教育のなかの道??宗教》(東京:文化書房博文社,2006)。 6 河合隼雄,《個人の探求-日本文化のなかで》(東京:NHK出版,2003)。 7 神山貴?、藤原武弘?,《個人主義と集?主義:2つのレンズを通して?み解く文化》(東京:北大路書房,2002)。 8 ?谷剛?,《階層化日本と教育危機-不平等再生?から意欲格差社?へ》(東京:有信堂,2002)。 9 久保義三,《?日占領政策と?後教育改革》(東京:三省堂,1984)。 10 向後英紀解???,《GHQ日本占領史第十八? ラジオ放送》(東京:日本?書センタ?,1997)。 11 佐伯?思,《現代民主主義の病理》(東京:NHKブックス,2005)。 12 酒井はるみ,《教科書が書いた家族と女性の?後20年》(東京:??教育センタ-,1995)。 13 ?川紀勝,《GHQ日本占領史第二十一? 宗教》(東京:日本?書センタ?,2000)。 14 ?屋太一,《日本とは何か》(東京:講談社,1994)。 15 竹前?治,《GHQ日本占領史序?》(東京:日本?書センタ?,1996)。 16 谷川建司/平野共余子解?、平野共余子?,《GHQ日本占領史第十九? 演劇?映?》(東京:日本?書センタ?,1996)。 17 田原?一郎,《日本の生き方-”定年”を迎えた?後民主主義》(東京:PHP,2004)。 18 高野和基解???,《占領管理の体制=Administation of the occupation》(東京:日本?書センタ-,1996)。 19 鶴見俊輔,《?後日本の大?文化史1945?1980》(東京:岩波書店,2003)。 20 土持法一,《GHQ日本占領史第二十? 教育》(東京:日本?書センタ?, 1996)。 21 ?武敏夫,《教科書の?後史》(東京:新日本出版社,1998)。 22 中村正則、天川晃、尹健次、五十嵐武士,《?後改革とその遺?》(東京:岩波書店,1995)。 23 濤川?太,《今こそ日本人が見直すべき教育?語》(東京:ごま書房,1998)。 24 平野共余子, 《天皇と接吻-アメリカ占領下の日本映???》(東京:草思社,1998)。 25 古川純解?、古川純、 岡本篤尚?,《GHQ日本占領史第十七? 出版の自由》(東京:日本?書センタ?,1999)。 26 堀尾輝久,《日本の教育》(東京:東京大?出版?,1998)。 27 道場親信,《占領と平和-<?後>という??》(東京:青土社,2005)。 28 森田英之,《?日占領政策の形成》(東京:葦書房,1982)。 29 山本武利,《占領期メデイア分析》(東京:法政大?出版局,1996)。 30 山下?子編,《女と男の時空-日本女性史再考-》(東京:藤原書店,1996)。 31 《?後教育の?合評?》刊行委員?編,《?後教育の?合評?》(東京:?書刊行?,1999)。 32 「日本の教育改革」有識者懇談?,《なぜいま教育基本法改正か-子供たちの未?を救うために》(東京:PHP,2004)。 二、論文(含期刊及學術論文) 1 岩?左智夫,〈?後民主主義とは何だったのか〉,《文芸春秋》(東京),1995年11 月。 2 河竹登志夫,〈占領下の歌舞伎〉,《文芸春秋》(東京),1995年12月。 三、網路資料 1 早?田大?政治???部http://www8.ocn.ne.jp/~m20th/yamamoto/profile/books/book00_10/content.htm。
論文頁數142
附註
全文點閱次數
資料建置時間
轉檔日期
全文檔存取記錄
異動記錄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