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學術資源網

記錄編號6396
狀態NC094FJU00194003
助教查核
索書號
學校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舊系所名稱
學號491666249
研究生(中)何兆謙
研究生(英)Ho Chao-Chien
論文名稱(中)從實務觀點論複合運送之責任制度 ~以美國經驗為中心~
論文名稱(英)The Contractual Liabilities of Multimodal/Intermodal Carriage in Practical Perspective ~American's Experiences~
其他題名
指導教授(中)陳猷龍
指導教授(英)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全文不開放理由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同意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2006.05.12
檔案說明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01
學位類別碩士
畢業學年度94
出版年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複合式主義 複合運送 聯營載貨證券 海上運送 陸上運送 航空運送 運送人 集散站經營人 履行輔助人
關鍵字(英)multimodalism intermodal multimodal Norfolk Kirby
摘要(中)在我國,現行法律,並沒有「複合運送」的規定,與其相關者,僅有「相繼運送」與「連續運送」等。所以,既然未見其明文規範,故,以此為標的之契約是否即應屬於「無名契約」之類型,尚非無疑問。 由於現今人類科技日新月異,導致運送方式隨之改變,為追求快速、便利、安全之運送服務,傳統以單一交通工具完成的運送服務,已無法再滿足貨主或託運人的需求,取而代之者,則是利用複數以上不同之交通工具的整合性運送。此種整合性運送服務,亦已經漸漸替換了傳統的運送服務,成為了未來之主要發展方向。也就因此,如何處理這種整合性服務行為的法律關係,不論是在我國抑或是在美國,就變得非常重要。 按依地理環境及交通工具條件之標準區分,運送人利用複數以上不同之交通工具來履行整合性運送,一般而言,可以區分成「海陸聯運」、「海空聯運」、「陸空聯運」及「陸海空聯運」等四種類型。在美國的運送實務中,以「海陸聯運」之整合性運送最為發達,其理由不外乎因為貨櫃運送的出現。因此,有必要說明此種整合性運送之相關問題。 另一方面,如要履行貨物運送,關鍵性之人物,無非就是運送人,而在複合運送之中,當然也不例外。因此,運送人,在運送關係中,應當負擔如何的責任,不論過去、現今,甚至是未來,都將會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在美國,有相當大數量的複合運送,係採用聯營載貨證券之方式履行。因此,關於複合運送的責任主體,通常是海上運送人,使得,以海上運送為核心而延伸出的附屬服務,諸如集散站經營業、碼頭裝卸業等,都可能被包含在以聯營載貨證券為基礎的複合運送關係之中。基於此,就有必要知道,這些海運附屬服務業,他們的責任是如何規範,以及,在複合運送關係中,他們的地位,又是如何。再者,美國的聯邦法律和州法律,在這一部分上,充斥了許多綿密複雜的法律規定,因此,要如何能夠統一化這樣的法律關係,也將會是美國經驗的一項重點。 因為,欠缺一致性的法則,而導致出來了許許多多法律適用的問題。近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之Norfolk Southern Co. v. James N. Kirby, Pty Ltd. 一案的判決,可以說是作為一個說明複合運送之責任制度的最佳案例。並且,在美國法上,本案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因此,本論文將會論述此判決。另外,在美國,由於仍欠缺處理複合運送責任制度之統一性法則,使得,現今出現了許多的立法呼聲,本論文亦將一併說明。
摘要(英)
論文目次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3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論文結構……………………………4 第二章 複合運送…………………………………………7 第一節 概說………………………………………………7 第二節 複合式主義………………………………………8 第一項 形成背景…………………………………………9 第一款 運送方式貨櫃化…………………………………9 第二款 海上運送貨櫃化…………………………………12 第三款 陸上運送貨櫃化…………………………………14 第四款 海上運送與陸上運送的整合……………………19 第二項 近代的複合式運送………………………………22 第一款 產業的整合風潮…………………………………22 第二款 現今整合實例……………………………………24 第三款 產業整合後的問題………………………………26 第三項 複合式主義對集散站經營業的影響……………27 第一款 裝載中心的形成…………………………………27 第二款 內陸港口之出現及影響…………………………29 第四項 複合式主義、勞工和二十年戰爭………………30 第一款 產業的生態改變與勞工問題……………………30 第二款 勞工團體與五十英哩貨櫃規則…………………31 第三款 政府立場及影響…………………………………33 第五項 貨物轉運和複合式主義…………………………35 第一款 後方地區與自然納貢貨物………………………35 第二款 從保護到開放競爭………………………………37 第三節 定義問題…………………………………………42 第一項 複合運送…………………………………………42 第一款 純海運聯營載貨證券……………………………43 第二款 海運聯營載貨證券………………………………43 第三款 複合聯營載貨證券………………………………44 第二項 複合運送契約……………………………………44 第一款 國際公約…………………………………………44 第二款 標準契約條款……………………………………48 第四節 責任制度的基本關係……………………………50 第一項 假設模式…………………………………………52 第一款 海運聯營載貨證券與陸運提單…………………53 第二款 複合聯營載貨證券………………………………54 第二項 契約條款因應模式………………………………56 第一款 請求賠償或起訴期間的條款……………………56 第二款 責任限制條款……………………………………57 第三款 隱藏性損害條款…………………………………58 第四款 統一適用海上運送法條款………………………59 第三項 小結………………………………………………60 第五節 歐洲發展概述……………………………………61 第一項 歐洲的政經、地理與法規範統合………………61 第二項 複合運送與法規範統合…………………………64 第三項 小結………………………………………………67 第三章 運送人責任………………………………………68 第一節 概說………………………………………………68 第二節 運送人的基本法規………………………………68 第一項 行政部門的管制與變革…………………………69 第一款 陸上運送自由化…………………………………69 第二款 海上運送自由化…………………………………71 第二項 聯營全程費率表…………………………………74 第三項 海運法的反托拉斯例外…………………………75 第四項 責任規範的比較說明……………………………77 第一款 前言………………………………………………77 第二款 鐵公路運送………………………………………80 第三款 航空運送…………………………………………83 第四款 海上運送…………………………………………86 第三節 適用範圍與延伸問題……………………………91 第一項 適用範圍…………………………………………91 第二項 延伸問題…………………………………………92 第三項 小結………………………………………………94 第四節 內陸運送人責任的法律適用……………………95 第一項 混合契約原則……………………………………96 第二項 喜馬拉雅條款……………………………………98 第三項 州法律的適用……………………………………100 第四項 卡麥克修正案的適用……………………………105 第五項 小結………………………………………………106 第四章 第三人責任………………………………………108 第一節 概說………………………………………………108 第二節 基本關係…………………………………………109 第一項 海事管轄權………………………………………109 第一款 程序事項…………………………………………109 第二款 適用問題…………………………………………110 第二項 集散站經營人……………………………………112 第一款 性質………………………………………………112 第二款 法律根據…………………………………………112 第三款 責任、義務與特殊問題…………………………113 第四款 海上運送人之責任………………………………116 第三項 碼頭裝卸人………………………………………117 第一款 性質………………………………………………117 第二款 責任與義務………………………………………117 第三款 擔保責任條款……………………………………118 第四項 海運集散站費率表………………………………120 第一款 海運法、競爭與集散站經營人…………………120 第二款 費率表送交義務與集散站經營人責任…………123 第五項 小結………………………………………………125 第三節 契約條款…………………………………………126 第一項 前言………………………………………………126 第一款 責任的統一化……………………………………126 第二款 司法判決…………………………………………126 第三款 小結………………………………………………128 第二項 喜馬拉雅條款……………………………………128 第一款 淵源………………………………………………129 第二款 內容………………………………………………130 第三款 赫德案……………………………………………131 第四款 明晰要件…………………………………………132 第三項 責任期間條款……………………………………133 第一款 內容………………………………………………133 第二款 波摩利案…………………………………………134 第四項 至上條款…………………………………………136 第一款 內容………………………………………………136 第二款 效力………………………………………………137 第五項 特殊載貨證券條款………………………………137 第四節 第三人責任的法律適用…………………………139 第一項 聯邦法律…………………………………………139 第一款 海上運送法………………………………………139 第二款 公平機會法則……………………………………141 第二項 州法律……………………………………………142 第一款 契約法……………………………………………142 第二款 侵占法則…………………………………………142 第三項 法律適用的衝突…………………………………143 第一款 最棒案……………………………………………143 第二款 最棒案的影響……………………………………145 第三款 最棒案的更迭……………………………………146 第五章 責任制度的發展…………………………………149 第一節 概說………………………………………………149 第二節 科百案……………………………………………150 第一項 案情摘要…………………………………………150 第二項 兩造爭點…………………………………………150 第三項 事實經過…………………………………………151 第四項 訴訟過程…………………………………………153 第一款 第一審……………………………………………153 第二款 第二審……………………………………………155 第三款 第三審……………………………………………157 第五項 聯邦最高法院判決………………………………159 第一款 海事契約…………………………………………160 第二款 聯邦海事管轄權…………………………………161 第三款 本案判決…………………………………………162 第六項 判決效果…………………………………………163 第一款 已解決之爭議……………………………………163 第二款 未解決之爭議……………………………………164 第三節 各種立法解決模式………………………………165 第一項 國際公約…………………………………………165 第二項 標準契約條款……………………………………166 第三項 國家及區域性國際組織…………………………167 第四項 美國海上運送法草案……………………………168 第五項 運送法公約草案…………………………………169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173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專書: ?柯澤東,海商法論,台大法學叢書(46),1994年2月。 ?梁宇賢,海商法論,三民,民國86年10月。 ?陳猷龍,C.I.F.買賣契約論,民國68年11月。 ?David A. Glass, Freight Forwarding and Multimodal Transport Contracts, LLP, 2004 ?Malcolm A. Clark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by Road: CMR, Sweet & Maxwell, 1997 ?W. Tetley, Marine Cargo Claims (3rd ed. 1988) ?T. Schoenbaum, Admiralty and Maritime Law (2nd ed. 1987) 論文: ?林一山,以比較法的觀點談國際貨物運送中複合運送人的責任,海運月刊,2000年5月。 ?谷川 久、高田四郎、櫻井玲二,改訂コンテナB/L,勁草書房,1974年9月30日改訂版。 ?增田史子,?際複合運送契約(一),京大法?論叢155卷第1?,2005年。 ?Adeline M. Briant,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Carg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iability of the Carrier in Maritime and Air Transport Law, 18 Annals Air & Space L. 45 (1993) ?Benjamin W. Yancey, The Carriage of Goods: Hague, COGSA, Visby, and Hamburg, 57 Tul. L. Rev. 1238 (1983) ?Chester D. Hooper, Legal Relationships: Terminal Owners, Operators, and Users, 64 Tul. L. Rev. 595 (1989) ?Gordon W. Paulsen, An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formity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Law, 57 Tul. L. Rev. 1065 (1983) ?David M. Sassoon, Liability for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Land and Air: Some Comparisons, 3 J. Mar. L. & Com. 759 (1972). ?David W. Robertson & Michael F. Sturley,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dmiralty and Maritime Law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in the Fifth and Eleventh Circuits, 27 Tul. Mar. L.J. 495 (2003) ?Francis A. Scanlan, Rules on Containers: Conflict Between Maritime Labor Law and Federal Shipping Acts-End of Twenty Years of Litigation: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64 Tul. L. Rev. 479 (1989) ?Hickey, Legal Problems Relating to Combined Transport and Barge Carrying Vessels, 45 Tul. L. Rev. 863 (1971) ?James B. Doak, Liability of Stevedores, Terminal Operators, and Other Handler in Relation to Cargo, 45 Tul. L. Rev. 752 (1971) ?Joanne Zawitoski,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for Stevedores and Terminal Operators Under the Carrier’s Bill of Lading and COGSA, 16 J. Mar. L. & Com. 337(1985) ?Joanne Zawitoski, Federal, State,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of Marine Terminal Opera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64 Tul. L. Rev. 439 (1989) ?Jack G. Kenbel & Denise Savoie Blocker, United States Statutory Regulation of Multimodalism, 64 Tul. L. Rev. 543 (1989) ?Jonathan Rodriguez-Atkatz, Apportionment of Risk in Vessel and Marine Terminal Contract, 64 Tul. L. Rev. 497 (1989) ?Michael F. Sturley, The history of COGSA and the Hague Rules, 22 J. Mar. L. & Com. 1 (1991) ?Marva Jo Wyatt, Contract Terms in Intermodal Transport: COGSA Comes Ashore, 16 Tul. Mar. L.J. 177 (1991) ?Michael F. sturley, Uniformity in the Law Governing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26 J. Mar. L. & Com. 553 (1995) ?Margaret M. Lennon, Deviation Then and Now-When COGSA’s Per Package Limitation Is Lost, 76 St. John’s L. Rev. 437 (2002) ?Michael F. Sturley, The Fate of the MLA’s Proposed Amendments to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Act, 1 Benedict’s Mar. Bull. 105 (2003) ?Michael E. Crowley, The Limited Scope of the Cargo Liability Regime Covering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The Multimodal Problem, 79 Tul. L. Rev. 1461 (2005) ?Paul Stephen Dempsey, International Air Cargo and Baggage Liability and the Tower of Babel, 36 Geo. Wash. Int’l L. Rev. 239(2004). ?Richard W. Palmer & Frank P. DeGiulio, Terminal Operations and Multimodal Carriage: History and Prognosis, 64 Tul. L. Rev. 281 (1989) ?Rolf Herber, The European Legal Experience with Multimodalism, 64 Tul. L. Rev. 611 (1989) ?Robert J. Gruendel & Angelique M. Crain, The Maritime Contract and Admiralty Jurisdiction: Recent Developments Help Clarify an Inherently Confused Landscape, 77 Tul. L. Rev. 1235 (2003) ?Stephen Zamora, Carrier Liability for Damage or Loss to Cargo i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23 Am J. Comp. L. 391 (1975). ?Sean R. Thornton, An Optimal Model for Reforming COGSA i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s COGSA Compromise, 29 Transp. L.J. 43 (2001) ?Thomas R. Denniston & Carter T. Gunn & Alfred E. Yudes, Jr., Liabilities of Multimodal Operators and Parities Other Than Carriers and Shippers, 64 Tul. L. Rev. 517 (1989) ?William J. Coffey, Multimidalism and American Carrier, 64 Tul. L. Rev. 569 (1989) ?William Tetley, The Proposed New United States Senate COGSA: The Disintegration of Uniform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Law, 30 J. Mar. L. & Com. 595 (1999) ?William Tetley, Reform of Carriage of Goods-The UNCITRAL Draft and Senate COGSA ’99, 28 Tul. Mar. L.J. 1 (2003)
論文頁數175
附註
全文點閱次數
資料建置時間
轉檔日期
全文檔存取記錄
異動記錄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