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編號 | 6404 |
狀態 | NC094FJU00194011 |
助教查核 | |
索書號 | |
學校名稱 | 輔仁大學 |
系所名稱 | 法律學系 |
舊系所名稱 | |
學號 | 491666251 |
研究生(中) | 黃敏哲 |
研究生(英) | Min-Jhe,Huang |
論文名稱(中) | 過失相抵之法理與其應用—以被害者無責任能力及被害者個人因素為中心 |
論文名稱(英) | The Legal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Negligence—Focus on Victims Lacking of Liability Capacity or with Personal Factors |
其他題名 | |
指導教授(中) | 劉春堂博士 |
指導教授(英) | |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 | 不公開 |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 | 不公開 |
全文不開放理由 | |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 | 同意 |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 | 2006.09.22 |
檔案說明 | 電子全文 |
電子全文 | 01 |
學位類別 |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 94 |
出版年 | |
語文別 | 中文 |
關鍵字(中) | 過失相抵
與有過失
損害歸被害者承擔原則
責任能力
自甘冒險
被害者個人因素
不真正義務
德國民法第二五四條
日本民法第四一八條
|
關鍵字(英) | casum sentit dominus
Pom ponius
egg-shell skull rule
mitverschulden
Culpa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 Culpae
Contributory Negliegence
Comparative Negliegence
Handeln auf eigene Gefahr
Alles oder Nichts Prinzip |
摘要(中) | 過失相抵之成立,以被害者具有過失為必要,然被害者過失之真義為何?何以對自己義務之違反會發生損害賠償額縮減之法律效果?又過失既為探討過失法律性質之對象,自不免涉及過失相抵應否以具備責任能力為必要,學說盈庭,各有所本,又應否要求與「責任成立要件」具有對稱性?在損害分擔之法律地位上,加害者地位與被害者地位是否平等?在在需要透過過失相抵之法理基礎之研究,始有可能獲得澄清。
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者因素亦與有原因,於認定加害者損害賠償責任時,究竟應否斟酌被害者因素,使加害者之賠償義務得以酌減,抑或否定斟酌,讓加害者完全賠償,學理上素有爭執。被害者因素應否斟酌?若應加以斟酌,其法理基礎為何?與過失相抵法理基礎之關連性為何?如何斟酌?這是被害者因素不得不面對解決之問題。侵權行為法之建構,從歸責事由之變遷、過失之客觀化等等對於責任成立要件之緩和,無一不是以被害者保護為依歸,然而不論損害發生原因,一味地將全部之損害轉嫁至加害者承擔,是否合乎損害之公平分擔,值得深思。
本文於第一章首先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其次,在第二章將過失相抵之基本理論加以介紹說明,以期觀念之釐清,並藉此點出本文之探討核心課題。第三章及第四章,則陸續分別針對德國及日本之民法過失相抵制度進行分析檢討,希望藉由德日學說理論介紹與分析,能瞭解學說對於被害者應否具備責任能力之基本理論。嗣將進一步擴展至法理層次,透過應否具備責任能力之爭議,導引出背後之過失相抵法理基礎與理論根據,以回應本文研究之核心課題。
此外,將一併探究,被害者之個人因素於損害發生或擴大與有原因時,是否能否基於公平地位與加害行為共同分擔損害,亦即,被害者個人因素是否亦有過失相抵之適用,此亦為近代學理與實務所將面臨法理上之課題。
再者,本文於第五章並就我國現行民法過失相抵深入整理探討,與德日學說實務見解作比較性研究。最後,於第六章結論部分,除歸納各章所述重點外,並提出個人拙見。
|
摘要(英) | |
論文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提出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問題提出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3
第一項 研究方法 3
第二項 研究範圍 4
第二章 過失相抵之基本理論 5
第一節 過失相抵之概念與理論根據 5
第一項 過失相抵之概念及類似概念 5
第一款 過失相抵之意義 5
第二款 類似概念之分辨 8
第一、因果關係中斷與過失相抵 8
第二、自甘冒險與過失相抵 8
第二項 過失相抵之法理根據 12
一、過失消滅說 13
二、同意(承諾)說 13
三、義務違反說 13
四、原因說 14
五、誠信原則說 14
六、公平說 14
第二節 過失相抵制度之歷史概觀 17
第一項 羅馬法與Pom ponius法則 17
第二項 大陸法系 19
第一、從德國法談起 19
第二、法國法的蛻變 21
第三、日本法之繼受 24
第三項 英美法系 26
第四項 我國法 30
第一、民律第一次草案 30
第二、民律第二次草案 30
第三、現行法 31
第三節 過失相抵之要件及其適用 32
第一項 過失相抵之要件 32
第一款 賠償權利人或被害者須有過失 32
第二款 賠償權利人或被害者之過失行為,須為損害發生或擴大之共同原因 33
第三款 受害者必須具有過失相抵能力 34
第二項 過失相抵之適用 36
第一款 第三人之與有過失 36
第二款 被害者因素之酌減 36
第三章 德國民法上過失相抵之法理與其應用 39
第一節 法制演進之回顧與觀察 40
第一項 概說 40
第二項 潘德克頓法學(Pandektenwissenschaft)對被害者過失之處理
42
第一款 另立特別準則處理被害者過失說 43
第二款 依因果關係處理被害者過失說 46
第三款 分析與檢討 49
第三項 近代歐陸國家法典對於德國之影響 50
第一款 奧地利民法依比例處理原則之導入 50
第二款 德意志聯邦各邦國法典之編纂 52
第三款 分析 55
第四項 德國民法第二五四條之立法過程 57
第一款 部分草案 57
第二款 第一次委員會以後 59
第一、民法第一草案之提出 59
第二、從第二草案到現行法第二五四條 61
第三款 分析-立法者之構想 62
第二節 無責任能力與賠償額酌減 64
第一項 被害者過失之法律性質 65
第一款 對自己之過失說 65
第二款 違反加害者義務說 67
第三款 違反間接義務(非真正義務)說 69
第四款 違反公共義務說 70
第五款 矛盾行為原則禁止說 71
第六款 小結 72
第二項 責任能力要件與過失相抵法理探討 75
第一款 概說 75
第二款 同等處理說 76
第一、學者Esser之早期見解 76
第二、學者Deutsch見解 77
第三、其後之發展 79
第四、分析 80
第三款 減額事由擴張說 81
第一、學者Gernhuber之見解 81
第二、學者Rother之見解 83
第三、學者Weidner之見解 85
第四、分析 87
第四款 小結 89
第三項 過失相抵法理之啟示 90
第三節 被害者因素與賠償額酌減 92
第一項 概說 92
第二項 判例之立場 94
第一款 判例所建立之原則 94
第二款 原則之界限 96
第三項 學說之議論 98
第一款 從因果關係理論探討 98
第二款 從完全賠償主義探討-以減額條款為中心 100
第四項 小結 105
第四章 日本民法上過失相抵之法理與其應用 109
第一節 法制演進之回顧與觀察 110
第一項 概說 110
第一款 舊民法財產編第三八七條 110
第二款 現行法第四一八條及第七二二條二項 111
第二項 立法者之構想與過失相抵之擴大傾向 117
第二節 無責任能力與賠償額酌減 118
第一項 學說與實務概況 118
第一款 初期學說議論之特色 118
第二款 責任能力否定說理論之興起 122
第三款 判例法理之展開-事理辨識能力理論登場 123
第二項 責任能力要件與過失相抵法理探討 126
第一款 近期學說之發展 126
第二款 以被害者損害分擔為基礎之立場 127
第一、將被害者過失視為單純不注意之觀點 127
第二、將責任能力要件與過失概念分離之觀點 129
第三、小結 133
第三款 以加害者責任減輕為基礎之立場 134
第一、著眼於加害者過失及違法性之觀點 134
第二、著眼於加害者行為原因度之觀點 138
第三、小結 143
第四款 從過失相抵理論性質之立場 144
第五款 小結 147
第三節 被害者因素與賠償額酌減 151
第一項 概說 151
第二項 學說之議論 153
第一款 斟酌否定說 154
第二款 斟酌肯定說 158
第三項 判例之立場—被害者因素競合案例類型化 163
第一款 被害者因素斟酌之準則 164
第二款 具體基準之分析 165
第四項 小結 170
第五章 我國民法上過失相抵之法理與其應用 175
第一節 法制演進之回顧與觀察 175
第一項 民律第一次草案與第二次草案 175
第二項 現行法第二一七條 177
第三項 小結 179
第二節 無責任能力與賠償額酌減 180
第一項 學說議論與實務立場 180
第一款 學說之議論 180
第二款 實務之立場 185
第二項 責任能力要件與過失相抵法理探討 187
第三節 被害者個人因素與賠償額酌減 190
第一項 學說之議論 190
第二項 判例之立場 194
第三項 相關判決之檢討及分析 198
第一款 被害者病的因素方面 198
第二款 被害者心因性因素方面 202
第三款 被害者體質老化因素方面 205
第四項 小結 206
第六章 結論 209
附錄 217
附錄一 217
附錄二 219
附錄三 224
附錄四 236
附錄五 240
附錄六 249
參考書目及文獻 259
|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及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論著(按姓氏筆畫排列)
1、王伯琦著,「民法債編總論」,國立編譯館出版,一九九三年八月台初版。
2、王澤鑑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自版,一九九八年九月版。
3、王澤鑑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自版,一九九二年九月版。
4、王澤鑑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五冊)」,自版,一九九八年九月版。
5、王澤鑑著,「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自版,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刷。
6、王澤鑑著,「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自版,一九九八年九月版。
7、王澤鑑著,「侵權行為法第二冊-特殊侵權行為」,自版,二○○六年三月版。
8、司法行政部編印,「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第二冊)」,一九七六年。
9、史尚寬著,「債法總論(上中下冊合訂)」,自版,一九八三年三月台北六刷。
10、何孝元著,「損害賠償法之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
11、林誠二著,「民法債編總論—體系化解說(上)」,瑞興,二○○○年九月版。
12、邱聰智著,「新訂民法債編各論(上)」,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一九九四年九月初版。
13、邱聰智著,「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二○○○年九月新訂一版一刷。
14、侯英泠著,「論院內感染之民事契約責任—以爆發SARS院內感染為例」,台南,正典出版,二○○四年六月。
15、姚志明著,「侵權行為法研究(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二○○二年八月初版。
16、美國法律學院(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編;司法院、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合譯;劉興善譯,「美國法律第二次整編(侵權行為法)」,臺北市:司法院周刊雜誌,一九八六年。
17、胡長清著,「中國民法債篇總論」,臺北: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四年。
18、孫森焱著,「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三民書局,二○○一年九月修訂版。
19、徐道鄰著,「中國法制史論略」,正中書局,一九八○年。
20、梅仲協著,「民法要義」,臺北:自版,修訂六版,民四八年(一九五九年)。
21、陳猷龍著,「民法債編總論」,臺北:五南,二○○三年修訂版。
22、陳聰富著,「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台北:元照出版社,二○○四年九月。
23、曾世雄、詹森林著,「損害賠償法原理」,新學林,二○○五年十月。
24、詹森林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一)」,自版,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25、曾隆興著,「詳解損害賠償法」,三民書局,二○○四年修訂初版二刷。
26、黃立著,「民法債編總論」,元照出版公司,二○○○年九月二版二刷。
27、黃茂榮著,「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一九九三年七月增訂三版。
28、劉德寬著,「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臺北:五南,一九九五年五月二版。
29、劉春堂著,「判解民法債篇通則」,三民書局,一九七八年初版。
30、鄭玉波著,「民法債編論文選輯(中)」,五南,一九八四年七月初版。
31、鄭玉波著,「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四版。
32、謝哲勝著,「財產法專題研究(二)」,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二)期刊及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列)
1、王千維著,〈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因果關係之結構分析以及損害賠償之基本原則〉,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期,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2、王千維著,〈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違法性』問題初探(上)〉,政大法學評論,第六七期,二○○一年六月。
3、王千維著,〈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違法性』問題初探(下)〉,政大法學評論,第六七期,二○○一年九月
4、王千維著,〈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因果關係之結構分析以及損害賠償之基本原則〉,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期,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5、王千維著,〈由民法第二百十三條第三項之修正看我國民法物之損害賠償責任理念的變動〉,政大法學評論,第七四期,二○○三年六月。
6、王千維著,〈論人格法益損害之賠償方法〉,月旦法學,第九九期,二○○三年八月。
7、王澤鑑著,〈第三人與有過失與損害賠償之減免〉,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臺北:自版,一九九八年九月。
8、王澤鑑著,〈間接被害者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及與有過失原則的適用〉,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臺北:自版,一九九八年九月。
9、呂太郎著,〈法院依職權適用過失相抵之商榷─最高法院八十五年臺上字第一七五六號判例評釋〉,法學叢刊,二○○四年四月。
10、李忠雄著,〈民法上過失相抵之研究〉,法令月刊,第四六卷十二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
11、沈應南著,〈第三人與有過失之研究〉,收錄於「司法官訓練所二十期學員論文選集」,一九七三年。
12、林信和著,〈民法債編修正原則與修正要點之檢討〉,律師雜誌,第二四一期,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五日。
13、林信和著,〈民法債編修正經過與結果評述〉,月旦法學第五四期,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14、林望民等著,〈『與有過失事實』之要否主張與審理程序〉,法學叢刊,第一八○期,民國八十九年十月。
15、林誠二著,〈被害者之代理人及使用人與有過失之適用-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三三號民事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六期,民國九十二年五月。
16、邱聰智著,〈『德國損害賠償法』之修正與危險責任之歸趨-以一九六七年之參事官草案為中心〉,法學叢刊,第一○九期,一九八三年一月。
17、邱聰智著,〈民法侵權行為修正草案基本問題之探討(上)〉,法學叢刊,第一一六期,一九八四年十月。
18、邱聰智著,〈民法侵權行為修正草案基本問題之探討(中)〉,法學叢刊,第一一八期,一九八五年四月。
19、邱聰智著,〈危險責任與民法修正-以歸責原理之探討為中心〉,法學叢刊,第一○七期,一九八二年七月。
20、馬維麟著,〈損害賠償之範圍--我國最高法院歷年來判決之檢討與分析〉,法學叢刊,第一六四期(第四一卷第四期),一九九六年十月。
21、馬維麟著,〈損害賠償法之原理-我國最高法院歷年來判決之檢討分析〉,法學叢刊,第一六一期(第四一卷第一期),一九九六年一月。
22、馬維麟著,〈過失相抵--我國最高法院歷年來判決之檢討與分析〉,法學叢刊,第一七○期(第四三卷第二期),一九九八年四月。
22、陳忠五著,〈法國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的基本問題-以民事責任普通法的困境為中心-〉,收錄於林誠二教授祝壽論文集「私法學之傳統與現代(中)」,二○○三年。
23、陳忠五著,〈法國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的發展趨勢(民法研究會第三十五次學術研討會紀錄)〉,法學叢刊第四十九卷第四期,二○○四年十月。
24、陳忠五著,〈法國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的發展趨勢-以一九八五年七月五日法律的改革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三十四卷第一期,二○○四年。
25、陳聰富著,〈危險責任與過失推定〉,月旦法學,第五十五期,一九九九年八月。
26、陳聰富著,〈侵權行為法上之因果關係〉,台大法學論叢,第二九卷第二期,二○○一年一月。
27、詹森林著,〈互毆與與有過失〉,收錄於氏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一)」。
28、詹森林著,〈民法債編及民法債編施行法修正內容概述〉,台灣本土法學,第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29、詹森林著,〈僱用人行使求償權時與有過失原則之類推適用──最高法院七十一年台上七四九號判決之檢討〉,萬國法律,第十九期,民國七十四年二月。
30、詹森林著,〈機車騎士與其搭載者間之與有過失〉,萬國法律,第四三期,一九八九年一月。
31、劉春堂著,〈論第三人與有過失與過失相抵〉,載保險專刊,第二一輯,一九九○年九月。
32、鄭玉山著,〈僱用人求償權之限制與時效免責之抗辯 (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一期,二○○二年二月。
33、鄭玉山著,〈僱用人求償權之限制與時效負責之抗辯 (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三十二期,二○○二年三月。
34、謝哲勝著,〈侵權行為被害者之法定代理人與有過失-民法第二百十七條修正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四期,民國八十八年十月。
35、簡資修著,〈產品責任、與有過失及經濟分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二期,民國二○○○年七月。
36、蘇耀坤著,〈民事損害賠償過失相抵論〉,法學叢刊,一九七三年七月。
37、陳聰富著,〈侵權行為法上之因果關係〉,收錄於「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台北:元照,二○○四年九月。
38、劉德寬著,〈汽車事故民事賠償責任之探討—以日本之判例學說為中心〉,收錄於「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臺北:五南,一九九五年五月二版。
(三)學位論文
1、黃金明著,「過失相抵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七一年。
2、陳添輝著,「第三人與有過失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四年。
3、陳哲宏著,「假設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四年。
4、邱聰智著,「從侵權行為法歸責原理之變動論危險責任之構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八二年五月。
二、日文文獻
(一)專書論著(按姓氏筆畫排列)
1、平井宜雄著,「債?各論Ⅱ不法行為」,東京:弘文堂,平成四年。
2、平井宜雄著,「損害賠償法の理論」,東京:東京大?出版?,一九七一年。
3、川井健著,「民法教室?不法行為」,東京都:日本評論社,昭和六三年。
4、川井健著,「現代不法行為法研究」,東京都:日本評論社,昭和五三年。
5、加藤一郎著,「不法行為」,東京都:有斐閣,昭和四九年(民六三)增補版。
6、加藤一郎編,「注?民法(19)」〔七二二???井裕執筆〕,日本:有斐閣,昭和四十年。
7、四宮和夫著,「不法行為(事務管理?不?利得?不法行為)下卷」,東京:青林書院,昭和六十年。
8、末弘?太郎著,「債?各論(全)」,東京都:有斐閣,大正十年。
9、田島順著,「債?法」,東京:弘文堂,昭和十五年。
10、川名兼四郎著,「債?法要論」,東京:金刺芳流堂,大正四年。
11、中島玉吉著,「民法?義 卷三」,大正十四年五版。
12、加藤一郎、鈴木潔ほか監修,「?療過誤紛爭をめぐる諸問題」(座談會),東京:法曹?,一九七六年。
13、戒能通孝著,「債?各論」東京:?松堂,昭和二一年,昭和二三年改版。
14、我妻?、有泉亨著;清水誠補訂,「事務管理?不?利得?不法行為」,東京:日本評論社,一九九八年。
15、我妻?、有泉亨著「コンメンタ?ル事務管理?不?利得?不法行為」東京:日本評論社,昭和三八年。
16、我妻?著,「債??論(民法講義Ⅳ)」,東京:岩波書店,昭和一五年,昭和二三年改版。
17、我妻?著,「新訂債??論」,岩波書店,昭和四十四年。
18、我妻?編,「判例漫策」東京:有斐閣,昭和三十年(一九五五)。
19、我妻?著,「中國民法債編?則論」,東京:中華民國法制研究會(債權?則以降の發賣:有斐閣ほか),一九三三年三月。
20、岡松參太郎著,「民法理由 債?編」,東京:有斐閣書房,一八九九年。
21、岡松參太郎著,「無過失損害賠償責任論」,東京:有斐閣,昭和二八年。
22、於保不二雄著,「債??論」(新版),東京:有斐閣,昭和五十八年。
23、近藤英吉、柚木馨著,「註?日本民法(債?編?則上?)」,東京:?松堂,昭和九年。
24、前田達明著,「不法行為法(現代法律?講座14:民法Ⅵ-2)」東京:青林書院新社,昭和五五年。
25、前田達明著,「不法行為?責論」,東京都:創文社,昭和五五年(民六九)。
26、前田達明著,「民法?筆」,東京:成文堂,平成元年。
27、前田達明著,「判例不法行為法」東京:青林書院新社,昭和五三年。
28、勝本正晃著,「民法研究Ⅰ」,東京:?松堂書店,昭和七-九年。
29、勝本正晃著,「債?法概論(?論)」,東京:有斐閣,昭和二十四年。
30、富井政章著,「民法原論 第三卷債??論上」,東京:有斐閣,大正十一年。
31、森島昭夫著,「不法行為法講義」,東京:有斐閣,昭和六二年。
32、鈴木潔ほか編,「注解交通損害賠償法」(飯塚和執筆部分),昭和五七年。
33、觀月禮二郎著,「英米法」,東京都:書林書院,修正第二版,一九九七年。
34、?田昌道編,「新版注?民法(10)債權」〔四一八??能見善九執筆〕,東京:有斐閣,一九九五年四月。
35、?中俊雄著,「債?各論講義」,平成六年(第六版)。
36、鳩山秀夫著,「日本債?法各論(下)」東京:岩波書店,大正十五年增訂三刷。
37、鳩山秀夫著,「日本債?法?論」,大正十一年。
38、窪田充見著,「過失相殺の法理」,東京都:有斐閣,平成六年。
39、?重夫著,「過失相殺」(?合判例研究叢書 民法(12)),昭和三四年。
40、?中俊雄著,「民法修正案(前三編)の理由書」,昭和六十二年。
41、梅謙次郎著,「民法要義 ?之三債?編」,有斐閣書房,訂正?補第三十三版,大正元年。
42、?上則雄著,「現代共同不法行為の研究」,東京都:信山社,平成五年。
43、倉田卓次著,「民事交通訴訟の課題」,東京:日本評論社,昭和四五年。
44、柴田光?著,「法律ラテン語格言?典」,昭和六○年。
45、?井裕著,「事務管理?不?利得?不法行為」,平成五年。
46、幾代通著,「不法行為」,東京都:筑摩書房,昭和六○年。
(二)期刊及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列)
1、土方寧著,〈被害者ノ過失〉,法?協??誌,第二七卷七?,明治四十二年。
2、小川竹一著,〈心因的要因競合事例における因果?係の割合的認定の?否〉,判例タイムズ,五六七?。
3、三島宣也著,〈過失相殺の要件(昭和三九.六.二四最高大判)〉,收錄於「民法判例百選〔2〕?債?」〔別冊ジュリスト一三七〕,一九九六年三月。
4、川島武宜著,〈ナチの不法行為改正論〉,法學協會雜誌,第五十九卷第四?。
5、太田知行著,〈被害者の過失の斟酌〉一文,收錄於「社??動と法?法?と?史?の接??」,昭和五十六年。
6、?根住夫著,〈職?による過失相殺(昭和四三.十二.二四最高三小判)〉,收錄於『民事訴訟法判例百選〔1〕?〔別冊ジュリスト一四五〕,一九九八年二月。
7、手?豊著,〈過失相殺の類推適用(平成四.六.二五最高一小判)〉,收錄於「民法判例百選〔2〕?債?」〔別冊ジュリスト一三七〕,一九九六年三月。
8、加藤一郎著,〈?後不法行為法の展開——被害者から保護公正な賠償へ—〉,法?教室七六號,昭和六二年。
9、加藤新太郎著,〈因果?係の割合的認定〉,判例タイムズ,六三三?,昭和六二年。
10、平井宜雄著,〈因果?係論〉,收錄於「現代損害賠償法講座Ⅰ」,東京都:日本評論社,昭和五一年。
11、平井宜雄著,〈過失相殺—その機能と理論的位置—〉,ジュリスト,五○○?,昭和第四七年。
12、平田健治著,〈(史料)債??則(十二)〉,民商法?誌,八三卷三?,昭和五五年。
13、末川博著,〈被害者の過失??所謂過失相殺に?する一考察?〉,法?論叢十九卷一?,昭和三年。
14、伊藤進著,〈加害者と被害者の競合??過失相殺論の機能〉(特集 複??与者と不法行為理論),法律時報,六○?,一九八八年四月。
15、田?正義著,〈被害者体質の因素と割合的認定〉,收錄於「交通事故損害賠償の法理と?務」,昭和五九年。
16、舟本信光著,〈交通事故訴訟における過失相殺適用の基準〉,收錄於「?務民事訴訟講座3」,東京都:日本評論社,昭和四四年。
17、西垣道夫著,〈『鞭打症』における損害算定上の諸問題〉,收錄於「現代損害賠償法講座7」,日本評論社,昭和四九年。
18、西原道雄著,〈幼?の死亡?傷害と損害賠償〉,判例評論七五?,昭和三九年。
19、西原道雄著,〈生命侵害?傷害における損害賠償額〉,私法,二七?,昭和四○年。
20、西原道雄著,〈損害賠償額の法理〉,ジュリスト,三八一?,昭和四二年。
21、西原道雄著,〈過失相殺の思想〉,交通法研究一二?,昭和五九年。
22、並木茂著,〈過失相殺に?する訴訟上の諸問題〉,收錄於「新??務民事訴訟講座4」,東京都:日本評論社,昭和五七年。
23、岡松參太郎著,〈意思能力論(五˙完)〉,法?協??誌,第三十四卷三號,大正五年。
24、松倉耕作著,〈幼?の過失相殺能力〉,收錄於「損害賠償法の課題と展望」(石田喜久夫?西原道雄?高木多喜男先生還?記念論文集 中?),東京市:日本評論社,平成二年(一九九○)。
25、松原哲著,〈フランス法における過失相殺の動向?交通事故賠償制度における被害者のフォ?トについて〉,判例タイムズ,第七五○?,一九九一年四月。
26、松原哲著,〈フランス過失相殺論の?遷〉,高岡法?,一九九○年三月。
27、松原哲著,〈明治?大正期における過失相殺(上)-我が?における過失相殺論の史的展開 一 —〉,高岡法?五卷一=二?,平成六年。
28、松原哲著,〈過失相殺「理論」の現?と課題〉,收錄於「民法?の新たな展開:高島平?教授古稀記念」論文集,日本:成文堂出版,赤松秀岳、田山輝明等著,一九九三年。
29、松原哲著,〈フランス交通事故賠償と過失相殺〉,私法,五七?,一九九五年四月。
30、松原哲著,〈フランス法における過失相殺の動向??交通事故賠償制度における被害者のフォ?トについて〉,判例タイムズ,七五○?,一九九一年四月。
31、長谷川貞之著,〈法典編纂から見た「被害者の過失」?ロ?マ法からドイツ民法典の成立まで─(一?四˙完)〉,駿河台法?,二卷二?、三卷一?、三卷二?、四卷一?,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一九八九年七月、一九九○年二月、一九九○十月(昭和六三年?平成二年)。
32、前田陽一著,〈被害者に?する加害行為と加害行為前から存在した被害者の疾患とがともに原因となって損害が?生した場合,損害賠償額の算定に?たり,?該疾患を斟酌することの可否(最判平成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法?協??誌,一一○卷八?,一九九三年八月。
33、前田陽一著,〈被害者の身体的特?の競合による損害の?生??大と過失相殺の類推適用の可否(平成八.十.二九最高三小判)〉,法?教室,二○一?,一九九七年六月。
34、前田達明著,〈Hans Stoll著,『不法行為における因果?係と規範目的』紹介〉,收錄於「判例不法行為法」東京都:青林書院,昭和五三年。
35、前田達明著,〈幼?や精神病者の行為と過失相殺〉,收錄於「民法?6 不法行為の重要問題」,昭和五○年。
36、倉田卓次報告部分,〈人身損害賠償額算定における割合的?理〉研討會(シンポジウム),收錄於「交通事故訴訟の理論と展望」(東京三弁護士?交通事故?理委員?編),東京:ぎょうせい,平成五年。
37、倉田卓次著,〈被害者の素因との競合〉,交通法研究,一四?,昭和六○年。
38、能見善九著,〈寄与度減責—被害者の素因の場合を中心として〉,收錄於「民法˙信託法理論の展開」(四宮和夫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加藤一郎、水本浩編,東京都:弘文堂,昭和六一年。
39、能見善九著,〈過失相殺の現代的機能〉,收錄於「不法行為法の現代的課題と展開(森島昭夫教授還?記念論文集)」,東京:日本評論社,平成七年。
40、能見善久著,〈被害者の心因的要因の寄与と民法722?2項の類推適用(昭和六三.四.二一最高一小判)〉,法?教室,九七?,一九八八年十月。
41、船田亨二著,〈ユスチニアヌス帝?說彙纂第九卷邦譯(一)〉,法?新報,第四五卷第六號,昭和十年。
42、野村好弘著,〈因果?係の本質——寄与度に基づく割合的因果?係論〉,收錄於「交通事故損害賠償の法理と?務」,東京:ぎょうせい,昭和五九年。
43、野村好弘著,〈自動車事故における因果?係の認定〉,收錄於「交通事故民事裁判例集 索引?解??」一?,東京:帝?地方行政??,昭和43年。
44、勝本正晃著,〈過失相殺に?する民法の規定の適用に就いて(三)〉,法?,一卷四?。
45、勝本正晃著,〈過失相殺に?する民法の規定の適用に就いて(一)〉,法?,一卷二?。
46、植林弘著,〈責任無能力者の賠償請求における監督義務者の過失斟酌の許否〉,民商法?誌,第三四卷第五?,昭和三二年。
47、湯川浩昭著,〈素因減額の判?要素と割合について〉,判例タイムズ八八○?,平成七年。
48、浦川道太郎著,〈共同不法行為?過失相殺?被害者の素因?原因競合〉(特集 基本用語で?ぶ民法??債?2),法?教室,一六四?,一九九四年五月。
49、浦川道太郎著,〈事理弁識能力(昭和五十.三.二七東京高判)〉收錄於『新交通事故判例百選?〔別冊ジュリスト九四〕,一九八七年九月。
50、菅原眷二著,〈過失相殺論〉,京都大學法?論叢,第六卷第四?,一九二一年十月。
51、窪田充見著,〈被害者の素因と寄与度概念の檢討?不法行為法上の損害賠償額決定過程についての考察〉,判例タイ?ズ,五五八?,昭和六十年。
52、窪田充見著,〈損害賠償法における原因競合の問題?寄与度減責論と過失相殺?〉,私法,五二?,平成二年。
53、窪田充見著,〈過失相殺の法理(上)〉,判例タイムズ七三八?,一九九○年十二月一日。
54、窪田充見著,〈過失相殺の法理(下)〉,判例タイムズ七三九?,一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55、窪田充見著,〈過失相殺の法理(下)〉,判例タイムズ七四一?,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
56、窪田充見著,〈過失相殺の理論と現?(一?二˙完)〉,NBL四九六?、四九七?,一九九二年五月一日、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五日。
57、窪田充見著,〈過失相殺と身体的特?の斟酌-(平成八.十.二九最高三小判)〉,收錄於「民法判例百選〔2〕-債?」〔別冊ジュリスト一六○〕,二○○一年十月。
58、窪田充見著,〈幼?の過失相殺(昭和三九.六.二四最高大判)〉,收錄於「交通事故判例百選」〔別冊ジュリスト一五二〕,一九九九年九月。
59、橋本佳幸著,〈過失相殺の構造と射程?責任能力者の『過失』と素因の斟酌をめぐって?(一?五˙完)〉,法?論叢〔京都大?〕,一三七?二?、一三七?四?、一三七?五?、一三七?六?、一三九?三?,一九九五年五月、一九九五年七月、一九九五年八月、一九九五年九月、一九九六年六月。
60、橋本佳幸著,〈過失相殺の要件(昭和三九.六.二四最高大判)〉,收錄於「民法判例百選〔2〕-債?」〔別冊ジュリスト一六○〕,二○○一年十月。
61、篠田省二著,「過失相殺の本質」,判例夕イムズ二六八?,昭和四六年。
62、齋藤修著,〈過失相殺の類推適用〉,收錄於「現代民事法?の理論〔上〕-西原道雄先生古稀記念」(佐藤進˙齋藤修編集代表),東京:信山社,平成五年。
63、齋藤修著,〈鞭打ち症における損害賠償減額の法理?体質的素因と心因性を中心として—」,商大論集,四○卷四=五?,平成元年。
64、齋藤修著,〈過失相殺?損害?減義務違反?損益相殺〉,法?教室,二三一?,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65、齋藤修著,〈過失相殺法理の現代的課題〉,收錄於「谷口知平先生追悼論文集3-財?法,補遺」,信山社出版〔??大??書〕,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66、瀨川信九著,〈不法行為における過失相殺の?張〉,法?教室,一四五?,平成四年。
67、?口範雄著,〈過失相殺の日米比較の試み〉,私法,五○?,一九八八年四月。
68、?由美子著,〈不法行為?定的な原因競合と責任の評?(1)?(6)完〉,判例時報,第一一二四?、第一一二七?、第一一三四?、第一一五三?、第一一六六?、第一一八四?,昭和五九?六一年。
69、?井裕著,「不法行為における因果?係」收錄於「民法講座6」,東京都:有斐閣,昭和六○年。
70、?上則雄著,〈損害賠償法における『保証理論』と『部分的因果?係の理論』(一?二完)〉,民商法?誌六六卷四?、五?,昭和47年。
71、?垣喬著,〈交通事故と民事?責の相?性—とくに被害者因素が?与している場合—〉,判例タイムズ二六九?。
72、森島昭夫著,〈過失相殺??被害者側の事情のしんしゃく〉(日本不法行為法リステイトメント17),ジュリスト,九○四?,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五日。
73、「東京地判及び大阪地判の交通事故裁判について」座談會,交通民集十六卷索引˙解說?。
(三)日本裁判選輯
1、東京地判昭和四五年六月二十九日,判例時報一五?,三八頁。
2、京都地判昭和六二年六月十五日,判例時報一二五一?,一二五頁。
3、東京地判平成元年九月七日,判例時報一三四二?,八三頁。
4、神戶地判平成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判例タイムズ七五二?,二○六頁。
5、橫?地判平成二年七月十一日,判例時報判一三八一?,七六頁。
6、東京地判平成二年九月十九日,判例時報一三八九?,八二頁。
7、靜岡地判平成四年十月二日,判例タイムズ八○四?,一五七頁。
8、奈良地葛城支判平成四年三月十九日,判例タイムズ七九六?,第一七九頁。
三、英文文獻
(一)專書論著
1、W.V.H. Rogers, Winfield & Jolowicz on Tort, London : Sweet & Maxwell, 15th. ed, 1975。
2、William L. Prosser, Handbook of the Law of Torts , 4th.ed. West Publishing Co.,1971.。
3、Dominick Vetri, Lawrence C. Levine, Joan Vogel & Lucinda Finley, Tort Law and Practice, 2th.ed., LexisNexis, 2002.。
|
論文頁數 | 272 |
附註 | |
全文點閱次數 | |
資料建置時間 | |
轉檔日期 | |
全文檔存取記錄 | |
異動記錄 | 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