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學術資源網

記錄編號6441
狀態NC094FJU00201006
助教查核
索書號
學校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
舊系所名稱
學號492646040
研究生(中)郭麗燕
研究生(英)KUO LI YEN
論文名稱(中)大專院校資源教室輔導人員離職經驗之敘說性研究
論文名稱(英)A narrative research on the turnover experiences of resource room program counselors in the universities,colleges and institutes.
其他題名
指導教授(中)張振成
指導教授(英)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全文不開放理由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同意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2007.04.19
檔案說明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01
學位類別碩士
畢業學年度94
出版年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資源教室輔導人員 離職經驗 敘說研究
關鍵字(英)
摘要(中)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中重視個人經驗意義化過程的敘說分析為研究取向,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透過當事人眼光編織經驗脈絡,循此瞭解分析有關資源教室輔導人員離職經驗的表達及歸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離職之因素。   依據五位已離職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的故事敘說及分析,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壹、離職的因素    一、自願性離職     (一)個人因素:年齡、年資及教育程度的考量     (二)組織及工作環境因素:薪資、升遷、主管、與同事關係     (三)工作內容因素:工作滿足與工作自主性     (四)專業服務及專業施展受限    二、非自願性離職     (一)權力鬥爭的犧牲者:充權理念的實踐行動不被認同   貳、離職過程的心路歷程    一、孤單疏離夾雜著生氣痛苦    二、無力與挫折感:專業施展受限    三、難分難捨:亦師亦友的學生情感    四、委曲受傷:渴望被關懷的心情不被理解    五、解脫釋懷:成全自我照顧的決定   依據以上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四個討論省思的議題:資源教室專案落實的困境、不受重視的人力資源制度、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的角色困境、助人工作者的支持系統及自我照顧。   研究者期盼藉由論文的呈現,給予在職資源教室輔導人員及對資源教室輔導工作有興趣之新手較貼近之實務經驗及建議,喚起資源教室相關主管單位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人力管理之重視。在學術上,亦期盼社會工作專業能夠關注到在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領域中尚有大專院校身心障礙學生資源教室這塊新生的沃土。
摘要(英)
論文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緒言-----------------------------------------------------1   第二節 故事背景-------------------------------------------------3   第三節 研究目的-------------------------------------------------4   第四節 研究問題-------------------------------------------------4   第五節 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身心障礙者的受教權---------------------------------------6 第二節 大專院校資源教室-----------------------------------------7   第三節 社會工作在特殊教育的應用--------------------------------19   第四節 大專院校資源教室相關實證研究----------------------------22   第五節 離職因素及相關實證研究----------------------------------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34 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研究對象--------------------------------------38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40 第四節 研究的嚴謹性--------------------------------------------43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限制------------------------------------------44 第四章 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的故事 第一節 巧葳的故事----------------------------------------------47 第二節 明志的故事----------------------------------------------59 第三節 姿君的故事----------------------------------------------73 第四節 佳伶的故事----------------------------------------------83 第五節 意晴的故事----------------------------------------------92 第五章 故事分析 第一節 選擇進入資源教室---------------------------------------101 第二節 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的工作歷程-----------------------------104 第三節 輔導人員離職的經驗感受---------------------------------116 第四節 給資源教室的相關建議-----------------------------------130 第六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7 第二節 研究討論-----------------------------------------------145 第三節 研究建議-----------------------------------------------148 第四節 研究限制-----------------------------------------------151 參考書目-----------------------------------------------------------152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157 附錄二 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要點-----------------158 圖目次 圖一:Price的離職理論------------------------------------------------26 圖二:Mobley的員工離職決定歷程---------------------------------------27 圖三:Szilagyi之離職過程模型-----------------------------------------28 圖四:Bluedorn的離職統合模型-----------------------------------------29 表目次 表一:助人工作者離職相關實證研究-------------------------------------31 表二:資源教室輔導人員背景資料---------------------------------------40 表三:學校社會工作、學校心理工作與學校諮商輔導工作專業之異同---------142
參考文獻參 考 書 目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1997)。身心障礙教育的革新與展望─開發潛能再創新機。台北:心理。 尹美琪(1999)。身心障礙大學生支持性服務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經濟安全、尖端科技與身心障礙生的未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輔仁大學法學院。 王育瑜(2003)。輔導乎?資源乎?身心障礙生支持體系的建構:輔大法管學院的經驗。第四屆關懷身心障礙生─「身心障礙生在大學」研討會論文集。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 王明仁、曾鈺惠(1996)。學校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和推展。社區發展季刊,73,5-14。 王玠、李開敏、陳雪真譯(1998)。個案管理。台北:心理。 王勇智、鄧明宇合譯(2003)。敘說分析。台北:五南。 王姿文(2003)。國小資源班回歸學生在普通班的學習適應研究─以台中縣一所國小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台北:心理。 朱儀羚等譯(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濤石。 江玉龍、林妙玲(1996)。美國學校社會工作之發展趨勢。社區發展季刊,73,46-54。 李美珍(1993)。台灣地區醫院社會工作者之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郁文、任麗華、葉淑文(2002)。靜宜大學身心障礙學生校內服務使用狀況及滿意度調查。靜宜人文學報,16,1-26。 李增祿主編(1995)。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 李慶良(1999)。教育權利與零拒絕。特教新知通訊,6(1),5-7。 李麗日(1996)。我國學校社會工作的實施與推展。社區發展季刊,73,23-29。 李麗日(2000)。我國國中國校學校社會工作制度建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李麗日(2001)。美國學校社會工作實務推動模式之探討。國教輔導,40(4),49-53。 李麗日(2001)。國民中小學學校社會工作實施困境及制度建構之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5,287-318。 沙依仁(1993)。學校社會工作教育的新趨勢。社區發展季刊,61,90-98。 沙依仁(1996)。推展學校社會工作--重建校園倫理。社區發展季刊,73,15-22。 沙依仁(2005)。臺灣身心障礙者保障的發展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09,103-110。 沈慶盈(2000)。社會工作。林寶貴策畫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五南。 周華山(1993)。意義:詮釋學的啟迪。台北:台灣商務。 林仲川(2002)。花蓮地區國民中小學資源教室經營現況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林宏熾(1999)。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台北:五南。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娟芬(1999)。婦女晚年喪偶適應之研究。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福利博士論文。 林純真(1996)。行政院版「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與謝委員長廷「身心障礙教育法草案」版之比較分析。特教新知通訊,4(2),3-7。 林勝義(1995)。學校社會工作。載於李增祿主編,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 林勝義(2003)。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台北:學富。 林勝義(2004)。美國學校社會工作發展之分析。學校與家庭社會工作學刊,1,3-23。 林萬億(2003)。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輔導團隊的重整。學生輔導,85,64-73。 林燕玲(2004)。談身心障礙學生國民義務教育階段後之升學轉銜服務。特教園丁,19(3),43-48。 林寶貴、楊瑛、楊中琳主編(1997)。大專院校資源教室輔導手冊:邁向公元2001年。台北:師大特教中心。 林寶貴策畫主編(2000)。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邱上真(1996)。落實全面性身心障礙教育—回應黃委員榮村所提教育改革研討會會議報告。教改通訊,19,40-44。 姚素卿(2003)。一個工讀生實際參與大學資源教室工作業務之省思與建議。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宣崇慧(2001)。資源教室方案理念在大專院校之實踐。特殊教育季刊,78,20-25。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震、林萬億(1996)。當代社會工作。台北:五南。 高迪理(1990)。個案管理:一個新興的專業社會工作概念。社區發展季刊,49,43-54。 張文英(2003)。大專院校資源教室輔導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紉(2003)。學校社會工作在學校輔導體系中的角色與定位。學生輔導,85,74-81。 張英陣、彭淑華、鄭麗珍譯(1998)。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 張勝成(1994)。中日身心障礙教育—對象的比較。特教園丁,10(2),1-3。 張蓓莉(1991)。國民中學資源班實施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蓓莉(1998)。資源教室方案應提供的資源。特殊教育季刊,67,1-5。 張鴻仙、李巾卉(1998)。身心障礙學童之就學保障相關法規探討。傳習,16,51-62。 教育部(1997)。特殊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大專校院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大專校院輔導身心障礙學生資源教室訪視成果檢討決議。台北:教育部特教小組。 教育部(2005)。大專校院輔導身心障礙學生資源教室訪視意見摘要表。台北:教育部特教小組。 教育部(2005)。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教育部。 曹愛蘭(1996)。身心障礙教育體系之建立。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132,4-5。 莊繡霞(1997)。學生之受教權—身心障礙者之教育權保障。憲政時代,22(4),41-77。 許天威、吳訓生(1999)。我國身心障礙者教育實施現況與發展方向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179-219。 許天威、許澤銘、林三木、徐享良(1980)。大專校院(聾)學生入選甄選制度與在學生活狀況之研究。台灣省立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系。 許天威、許澤銘、林寶貴、邱明發(2002)。大專校院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159-198。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17-26。 許臨高(1991)。個案管理理念與實務。輔仁學誌─法管學院之部,23,263-288。 陳任建(1998)。臺灣省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業務現況與未來展望。社會福利,134,6-13。 陳淑芬(2004)。警察的夫妻關係之敘說性研究。私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如(2003)。特殊教育法及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之內涵與立法趨勢。臺東特教,17,9-14。 陳麗如(2004)。障礙者權利、福利與保障。特殊教育,92,15-23。 曾永福(2005)。身心障礙資源班策略聯盟。師友,451,37-39。 曾鈺惠譯(1996)。美國學校社會工作推展歷史背景及演進。社區發展季刊,73, 40-45。 黃招換(1997)。生活可以更有意義、生命可以更有尊嚴—談身心障礙成人的需求與服務策略。社會建設,97,32-40。 黃俐婷(2002)。個案管理工作模式應用於大專院校身心障礙學生福利服務工作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8,229-237。 黃英忠(1989)。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黃淑清(1998)。以方法論的觀點來看深度訪談研究法。輔導季刊,34(1),39-45。 黃瑞珍(1993)。資源教育的經營與管理。台北:心理。 黃榮村(1996)。身心障礙教育之問題與對策。教改通訊,16,5-10。 黃碧玲(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韻如(1998)。淺談學校社會工作之發展現況及遠景。福利社會,64,56-63。 黃韻如(2003)。臺灣學校社會工作實務運作模式初探學生輔導。學生輔導,85,82-87。 楊孝榮(2002)。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與身心障礙者保護福利。社區發展季刊,97,106-114。 楊鏸容(2004)。雲林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明美、張照明、陳麗君(1997)。大學視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大學同儕對其態度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2,1-39。 葉肅科(2002)。身心障礙者福利與人權保障。社區發展季刊,99,363-377。 劉彩香(2003)。國小資源班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滕青芬(1986)。台灣省縣市社工員離職行為和離職傾向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俸誼(2003)。社會福利機構之就業服務員離職傾向探討─以臺中市身心障礙機構為例。私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蔡敏玲(1996)。教育質性研究者請在文本中現身:兩項重要思慮。國民教育,37(2),21-30。 蔡瑞美(2000)。普通高中職提供身心障礙學生資源服務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筱琳(2003)。身心障礙學生在大學的生活與學習─以國立東華大學資源教室87年至91年輔導經驗為例。第四屆關懷身心障礙生─「身心障礙生在大學」研討會論文集。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 鍾美智(1996)。社會工作系畢業生任職專業工作及離職因素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秀芬(2003)。駐校社工師與輔導教師在學校體系角色分工之探討─以台北市模式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偉峰(2003)。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技職院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丰苓(1997)。終生教育—身心障礙者一生的保障。特殊教育,64,12-16。 羅清水(2005)。身心障礙教育的思與為。師友,453,11-16。 嚴嘉楓、林金定(2003)。身心障礙者人權與福利政策發展。身心障礙研究,1(1),20-31。 二、英文部分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1998). Narrative Research: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ive. CA:Sage. Merriam, S. B.(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Polkinghorne D. E.(1995). Narrative configuration in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Hatch , J. A. Wisniewski.R.(Eds.).Life History and Narrative(pp5-23). London Washington.:The Falmer Press . Polkinghorne,D.E.(1988).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 Albang,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Riessman, C. K.(1993). Narrative Analysis. Ca:Sage. Sarbin,T.R.(Ed)(1986).Narrative Psychology: The storied nature of human conduct. New York: Praeger.
論文頁數160
附註
全文點閱次數
資料建置時間
轉檔日期
全文檔存取記錄
異動記錄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