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學術資源網

記錄編號6509
狀態NC094FJU00248031
助教查核
索書號
學校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
舊系所名稱
學號492805036
研究生(中)莊淑慧
研究生(英)Chuang Shu Hai
論文名稱(中)李斯特第二號敘事曲之音樂分析與詮釋
論文名稱(英)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Franz Liszt's Ballade No. 2
其他題名
指導教授(中)彭宇薰
指導教授(英)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全文不開放理由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同意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2006.08.15
檔案說明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01
學位類別碩士
畢業學年度94
出版年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敘事曲 李斯特
關鍵字(英)Ballade Liszt
摘要(中)《第二號敘事曲》(Ballade in B minor, S171)發表於1854年,正值作曲者創作最輝煌的時期─威瑪(Weimar)時期,當時李斯特正嘗試使用一種新的樂曲類型─交響詩,在這交互影響下,這首《第二號敘事曲》不再只是單純的鋼琴獨奏曲,而是帶有敘事曲風,極富詩意的鋼琴曲。 音樂創作與詩歌文學領域的充分結合是浪漫主義時期重要特徵之ㄧ,其中音樂創作如敘事曲等作品浮顯了文學化的跡象,這首《第二號敘事曲》,是19世紀鋼琴作品中少數擁有廣大的戲劇空間及概念的作品。此作品發揮了鋼琴技巧的難度,也實現了管絃樂團特有的織度(texture)和呈現音樂?文學動機的本質,故筆者想藉此論文充分了解本敘事曲之曲意,進而在演奏時更能貼切展現其風格。 筆者透過搜尋整理相關資料,以樂曲分析、詮釋為主,進而深入探討李斯特獨特之創作風格及與受同時期創作曲風之影響,期讓理論與實際演奏合為一體。
摘要(英)
論文目次緒論.........................1 第一章 李斯特生平及其音樂風格............ 3 第一節 李斯特生平概況................ 5 第二節 音樂風格之特色................ 10 第二章 李斯特《第二號敘事曲》之樂曲分析...... .14 第一節 交響詩的特色................. 15 第二節 敘事曲之發展史................ 16 第三節 《第二號敘事曲》樂曲分析........... 19 第三章 李斯特《第二號敘事曲》之樂曲詮釋....... 40 第一節 詮釋的定義與方法............... 40 第二節 詮釋建議................... 42 第四章 結論................... ..48 參考書目.......................59
參考文獻一、中文 方立平 著,《樂神之子-世界十大音樂家》,台北:年輪文化,1999。 布魯斯?莫利森 著,賴慈芸 譯,《偉大音樂群象-李斯特》,台北: 智庫文化,1995。 李查?史多 原著,游昌發 主譯,《曲式學》,台北:藝友出版社,1984。 林勝儀 譯,《大音樂家的生涯》,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04。 崔光宙 著,《名曲的饗宴》,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5。 崔光宙 著,《音樂學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5。 陳樹熙 林谷芳 著,《音樂欣賞》,台北:三民書局,1999。 黃寤蘭 主編,陳樹熙 邱湲 譯,《西洋音樂百科全書5》〈十九世紀薪傳「上」〉,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5。 彭聖錦 著,《彈鋼琴的藝術》,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4。 鄔里希 著,汪育理 康綠島 合譯,《音樂欣賞》,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0。 劉志明 著,《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大陸書局,1982。 錢亦平 王丹丹 著,《西方音樂體裁及形式的演進》,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3。 黎翁斯坦 著,潘皇龍 譯,《音樂的結構與風格》,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78。 關柏基 著,《李斯特-鋼琴之王》,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1。 露絲?史蘭倩絲卡著,王潤婷譯,《音樂月刊》〈音樂是一種語言〉,1988。 二、西文 Friedheim, Arthur. Life and Liszt. New York: Taplinger Publications Co., Inc., 1961 Gordon, Stewart. A History of Keyboard Literature.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6. Hutcheson, Ernest. The Literature of the Piano.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8. Kellett, E. E. and E. W. Naylor. A History of the Pianoforte Players.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66. Longyear, Rey Morgan. Nineteenth-Century Romanticism in Music.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3. Macdonald, Hugh.“Thematic Transformation,”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 Stanley Sadie, Vol. 25, pp. 694~695.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Perenyi, Eleanor. Liszt.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74. Pesce, Dolores.“Expressive Resonance in Liszt,s Piano Music,” Nineteenth-Century Piano Music, Ed. R. Larry Todd.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0. Searle, Humphrey. The Music of Liszt.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6. Seroff, Victor. Franz Liszt.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66. Walker, Alan. “Liszt, Franz.”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 Stanley Sadie,Vol. 14, pp.755~785.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Watson, Derek. Liszt. New York: Schiermer Books, 1989. Weitzmaann, C. F. A History of Pianoforte-Playing and Pianoforte-Literature.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69. Westerby, Herbert. Liszt and His Piano Works. London: Lowe and Brydone Limited, 1936. 三、期刊 王雪枝 譯,A. Brendel 著,〈李斯特的鋼琴彈奏〉《全音音樂文摘》第十卷第八期,1986,頁74~76。 李鴛英 譯, Harold Schonberg 著,〈李斯特生平〉《全音音樂文摘》第十卷第五期,1986,頁76~83。 李鴛英 譯, Harold Schonberg 著,〈李斯特生平(下)〉《全音音樂文摘》第十卷第六期,1986,頁121~127。 吳雅婷 著,〈鋼琴上的巨人-李斯特下〉《古典音樂雜誌》,第二十九 期,1994,頁106~113。 四、樂譜 Liszt, Franz. The Piano Music of Franz Liszt Volume 1, Earl Wild ed., pp. 71~100, New York: G. Schirmer, Inc., 1988.
論文頁數62
附註
全文點閱次數
資料建置時間
轉檔日期
全文檔存取記錄
異動記錄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