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學術資源網

記錄編號6511
狀態NC094FJU00248033
助教查核
索書號
學校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
舊系所名稱
學號492806080
研究生(中)白羽仙
研究生(英)Pai Yu Hsien
論文名稱(中)色彩理論在音樂創作上的體現-以弦樂四重奏(2005)為例
論文名稱(英)The Color Theory In Music Composition-Based On The String Quartet(2005)
其他題名
指導教授(中)許明鐘
指導教授(英)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
全文不開放理由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
檔案說明
電子全文
學位類別碩士
畢業學年度94
出版年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色彩理論,色彩與音樂的結合,色彩在音樂創作中的轉化,共感覺
關鍵字(英)
摘要(中)本論文的大綱,共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色彩理論」說明色彩形成原理、色彩的屬性與特色及色彩的聯想與象徵。 (一)色彩:1.光與色彩2.色光三原色與色彩三原色 (二)色彩的屬性:一共分為色相、明度、彩度三屬性。 (三)色彩特性:1.色彩的對比2.色彩的調和3.色彩的統一與變化4.色彩的律動 5.色彩的空間6.色彩的平衡。 (四)色彩的聯想與象徵 第二部分:「色彩與音樂的結合」說明音樂與色彩間的關係及兩者間所產生的共感覺,並藉由色彩的元素、屬性與特性轉化到音樂領域上。 (一)音樂與色彩 (二)聲音與色彩的共感覺 (三)音樂色彩的屬性 (四)音樂色彩的特性 第三部分:「色彩在音樂創作中的轉化」藉由色彩的屬性與色彩特性的轉化,運用到自我創作中並加以研析。 (一)第一樂章:強調「色相」、「補色對比」與「寒暖對比」。 (二)第二樂章:強調「明度」、「單一色相調和」與「類似色系調和」。 (三)第三樂章:強調「彩度」、「色彩的統一」特性。
摘要(英)
論文目次目錄 ………………………………………………………………… ? 圖目錄 ………………………………………………………………… ? 表目錄 ………………………………………………………………… ? 譜目錄 …………………………………………………………………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二章 色彩理論 第一節 色彩………………………………………………………. 5 第二節 色彩屬性…………………………………………………. 11 第三節 色彩特性………………………………………………… 15 第四節 色彩的聯想與象徵……………………………………… 26 第三章 色彩與音樂的結合 第一節 音樂與色彩……………………………………………… 28 第二節 聲音與色彩的共感覺…………………………………… 37 第三節 音樂色彩的屬性………………………………………… 51 第四節 音樂色彩的特性………………………………………… 73 第四章 色彩在音樂創作中的轉化 第一節創作與研析-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 87 第二節創作與研析-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 93 第三節創作與研析-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 100 第五章 結論………………………………………………………… 105 參考書目 …………………………………………………………….. 107 附錄 作品樂譜-弦樂四重奏
參考文獻一、中文書籍 (1) Mary Bassano著,徐文 譯,《音樂與色彩療法:初學者指南》,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 (2) Roger Kamien著,王美珠等譯,《音樂認識與欣賞》,臺北:麥格羅希爾出版公司,民國九十年。 (3) 大山正,《色彩心理學:追尋牛頓與哥德的腳步》,臺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七年。 (4) 史密斯布林德爾著,黃枕宇譯,《新音樂-1945年以來的先鋒派》,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年, (5) 谷欣伍,《色彩理論與設計表現》,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6) 李蕭錕,《色彩學講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7) 何政廣,《抽象派繪畫先驅康丁斯基》,臺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 (8) 林文昌,《色彩計畫》,臺北:藝術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六年。 (9)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臺北:林書堯,民國七十二年。 (10) 林勝儀譯,《現代音樂使》,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11) 帕瑪,嚴平譯,《詮釋學》,臺北:桂冠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12) 連憲升,《奧利維亞梅湘早年生平及其音樂與人格特質》,臺北:中國音樂書房,民國八十一年。 (13) 康丁斯基著,吳瑪?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 (14) 陳秋瑾,《繪畫的空間表現》,臺北:藝風堂出版社。民國七十八年。 (15) 許天治,《藝術感通之研究》,臺北:台灣省立博物館,民國七十六年。 (16) 潘皇龍,《現代音樂的焦點》,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17) 劉志明,《曲式學》,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18)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臺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 (19) 黎翁斯坦著,潘皇龍譯,《音樂的結構與風格》,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民國六十七年。 (20) 鄭國裕,《色彩計畫》,台北:藝風堂,民國七十六年。 (21) 賴一輝,《色彩計畫》,臺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 (22) 賴瓊琦,《設計的色彩心理》,臺北: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 (23) 戴維後,《梅湘的音樂-分析「時間的色彩」》,臺北: 全音樂譜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二、西文書籍 (1) Dallin, Leon. Techniques of Twentieth Century Composition. Sacramento: WM. C. Brown, 1974. (2) Maur, Karin v. The sound of painting. New York: Prestel Verlag, 1999. (3) Read, Gardner. Style and Orchestration.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79. (4) Samuel, Claude. Olivier Messiaen: Music and color. Portland: Amadeus Press, 1994. (5) Scholes, Percy “Color and Music.” The New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Ed. Stanley Sadie, London: Macmillan , 1980, p.428. (6) Simms, Bryan R. Music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82. (7) Straus, Joseph N. Introduction To Post-Tonal Theor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00. 三、期刊與論文 (1) 彭宇薰,〈音樂與繪畫類比性之探索─談表現主義之荀白克與孟克〉,《美育月刊 》,民國八十八年,期103。 (2) 郭怡婷,《色彩理論在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台北:師大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 (3) 蔡錦雀,《共感覺(Synesthesia)-以梅湘「天堂的色彩」為例》,台北:東吳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http://www.lib.udel.edu/ud/spec/exhibits/recent/science.html
論文頁數110
附註
全文點閱次數
資料建置時間
轉檔日期
全文檔存取記錄
異動記錄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