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學術資源網

記錄編號6515
狀態NC094FJU00248037
助教查核
索書號
學校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
舊系所名稱
學號491805041
研究生(中)廖偲淨
研究生(英)Liao Su-Chin
論文名稱(中)李斯特《巡禮之年》中〈威廉泰爾教堂〉、〈歐貝曼山谷〉、 〈日內瓦之鐘〉之研究與詮釋
論文名稱(英)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 Vallée d’Obermann”, “Les cloches de Genève” from Franz Liszt’s Années de Pèlerinage
其他題名
指導教授(中)林明慧
指導教授(英)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全文不開放理由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同意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2006.02.10
檔案說明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01
學位類別碩士
畢業學年度94
出版年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李斯特 巡禮之年 瑞士年 威廉泰爾教堂 歐貝曼山谷 日內瓦之鐘
關鍵字(英)Liszt Années de Pèlerinage Première Année.Suisse 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Vallée d’Obermann Les cloches de Genève
摘要(中)提到鋼琴音樂,就不能不提到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他不但是第一個在鋼琴上彈出管絃樂效果來的人,也同時開創了鋼琴技巧的可能性,而他在鋼琴或管絃樂創作領域中的大膽探索,於音樂史上意義重大,在十九世紀歐洲音樂的發展中,李斯特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身處於巴黎的文藝活動中,李斯特常藉著文學繪畫等藝術靈感創作,在樂曲中表達純音樂以外的思想和意象,而以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的方式來表現。本文探討的《巡禮之年》(Ann?es de P?lerinage)第一年〈瑞士〉(Premi?re Ann?e.Suisse)便是取自大自然、文學和藝術靈感的標題音樂。 李斯特使用標題的概念是將文學藝術背後的意涵融入於音樂之中,屬於意象上的描寫,為的是表達標題中的情緒內涵,而不是故事性的描述 ,因此解讀他的作品需要做一些樂譜以外的的研究,才能領會與掌握樂曲的情緒。 本文將就李斯特《巡禮之年》〈瑞士〉集中的〈威廉泰爾教堂〉(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歐貝曼山谷〉(Vall?e d’Obermann)與〈日內瓦之鐘〉(Les cloches de Gen?ve)進行音樂分析與詮釋探討,並以此三首樂曲之音樂素材運用與詮釋之間的關係為探討之主要內容。期盼此文可以提供演奏者詮釋上的參考與依據。
摘要(英)
論文目次目次 i 譜例目錄 ii 圖表目錄 vii 前言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貳章 李斯特與《巡禮之年》 5 第一節 《巡禮之年》之音樂特色 5 第二節 《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之創作時代背景 12 第三節 〈瑞士〉年曲集之內容 15 第參章 《巡禮之年》第一年〈瑞士〉選曲音樂分析 21 第一節 〈威廉泰爾教堂〉 21 第二節 〈歐貝曼山谷〉 32 第三節 〈日內瓦之鐘〉 50 第肆章 音樂內涵與詮釋探討 64 第一節 〈威廉泰爾教堂〉 64 第二節 〈歐貝曼山谷〉 73 第三節 〈日內瓦之鐘〉 81 第伍章 結論 88 參考書目 92 附錄 98
參考文獻參考書目 一、 樂譜 Liszt, Franz. Piano Works:Ann?es de P?lerinage I. Ed. Imre Sulyok and Imre Mez?. Hungary:Editio Musica Budapest, 1999. __. Ann?es de P?lerinage:Premi?re Ann?e.Suisse. 恩斯特.赫特利熙編訂,台北市:全音。 二、 外文書目 Gordon, Stewart. A History of Keyboard Literature:Music for the Piano and Its Forerunners. New York:Schirmer Books, 1996. Kirby, F.Eugune. Music for Piano:A Short History. New Jersey:Amadeus Press, 1995. Macdonald, Hugh. “Transformation, thematic.”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19. Ed. Stanley Sadie.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80. Pesce, Dolores. “Expressive Resonance in Liszt’s Piano Music,” Nineteenth-Century Piano Music. Ed. Larry Todd. New York:Schimer Books, 1990. Searle, Humphrey. “Liszt, Franz.”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11. Ed. Stanley Sadie.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80. ??. The New Grove:Early Romantic Master 1. Ed. Stanley Sadie. New York and London:W.W.Norton, 1985. ??. The Music of Liszt. New York:Dover, 1966. Walker, Alan, ed.. Franz Liszt, the Man and His Music. New York:Tap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70. ??. Franz Liszt:The Virtuoso Years 1811-1847.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8. Watson, Derek. “Liszt, Franz.” The New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Ed. Denis Arnol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 Liszt. New York:Schirmer Books, 1989. Wessely, Othmar. “Programme music.”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15. Ed. Stanley Sadie.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80. 三、 中文書目 (一) 翻譯書籍 Alier, Roger(羅赫爾.阿列爾),許常惠總審訂,《偉大音樂之旅7》,台北市:成易圖書,民81。 Anderson, Robert(羅伯.安德生)、Hamish Milne(漢彌許.米恩尼),陳樹熙、邱瑗譯,《西洋音樂百科全書5-十九世紀薪傳(上)》,台北市:台灣麥克,1995。 Kamien, Roger,陳美鸞等譯,《音樂:認識與欣賞》,台北市:麥格羅希爾,2001。 Morrison, Bryce(布魯斯.莫利森),賴慈芸譯,《偉大作曲家群像:李斯特》,台北市:智庫出版,1995。 Schonberg, Harold C.,陳琳琳譯,《浪漫樂派》,台北市:萬象,1993。 ??,吳佩華譯,《不朽的鋼琴家》,台北市:世界文物,1998。 (二) 期刊、論文與書籍 王治平,〈李斯特[Franz Liszt](一八一一至一八八六)〉,《中外雜誌》,75:1=443民93.01,頁90-94。 呂正惠,〈集崇高與庸俗於一生的李斯特〉,《幼獅少年》,253民86.11,頁89-91。 林明慧著,劉昭明主編,〈李斯特三首佩脫拉克十四行詩的詩意與和聲色彩之探討〉,《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台北:書林,2001,頁425-457。 李怡青,《李斯特〈奧伯曼山谷〉之研究與詮釋》,台北:私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 吳雅婷,〈鋼琴上的巨人--李斯特[Franz Liszt] (上)〉,《古典音樂》,27民83.05,頁112-116。 ??,〈鋼琴上的巨人--李斯特[Franz Liszt] (中)〉,《古典音樂》,28民83.06,頁120-125。 ??,〈鋼琴上的巨人--李斯特[Franz Liszt] (下)〉,《古典音樂》,29民83.07,頁106-113。 邵義強,《浪漫派樂曲賞析(二)》,台北縣:錦繡,1999。 ??編譯,《鋼琴家手冊》,台北市:全音,民86。 禹啟成著,林勝儀譯,〈李斯特〉,《新訂標準音樂辭典A-L》,音樂之友社編,台北市:美樂,1999,頁1046-1050。 韋又甄,《李斯特〈但丁交響曲〉中黑暗與光明意象的呈現》,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民國:九十三年。 徐之甯,〈李斯特、德布西與詩〉,《華岡外語學報》,6民88.03,頁177-184。 翁嘉穗,《李斯特〈艾斯山莊的噴泉〉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民國八十九年。 康謳主編,〈法朗茲.李斯特〉,《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市:大陸書店,民70。 ??,〈標題音樂〉,《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市:大陸書店,民70。 ??,〈特性曲〉,《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市:大陸書店,民70。 ??,〈主題的變化〉,《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市:大陸書店,民70。 黃姿貽,〈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二年:義大利」與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臺南女院學報》,22:2民92.10,頁547-570。 葉綠娜,〈站在鋼琴上的魔鬼:現代鋼琴的始祖--李斯特〉,《表演藝術》,100民90.04,頁86-88。 廖戡夷主編,〈李斯特〉,《黎明音樂辭典(上)》,台北市:黎明文化,民83。 ??,〈特性曲〉,《黎明音樂辭典(上)》,台北市:黎明文化,民83。 ??,〈標題音樂〉,《黎明音樂辭典(下)》,台北市:黎明文化,民83。 ??,〈主題變化〉,《黎明音樂辭典(下)》,台北市:黎明文化,民83。 劉岠渭等編著,《音樂與人生》,台北縣:空大,民78。 鄭皓心,《李斯特〈但丁詩篇讀後感--幻想奏鳴曲〉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民國:九十年。 鍾育恆,〈鋼琴魔術師--李斯特[Rranz Liszt 1811-1886]〉,《古典音樂》,39民84.05, 頁35-39。 四、 有聲資料 Liszt, Franz. Ann?es de P?lerinage. Lazar Berman, Piano. Hamburg:DG GmbH:471 447-2, 1977. Liszt, Franz. Ann?es de P?lerinage I-III. Alfred Brendel, Piano. Germany:Philips:462 312-2, 1998. Liszt, Franz. Ann?es de P?lerinage I(Switzerland). Jen? Jand?, Piano. Canada:NAXOS:8.550548, 1991.
論文頁數103
附註
全文點閱次數
資料建置時間
轉檔日期
全文檔存取記錄
異動記錄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