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學術資源網

記錄編號6518
狀態NC094FJU00248041
助教查核
索書號
學校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
舊系所名稱
學號492805177
研究生(中)張智維
研究生(英)Chang, Chih-Wei
論文名稱(中)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
論文名稱(英)The Conduct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Ludwig van Beethoven's No.6 in F major Op.68
其他題名
指導教授(中)郭聯昌
指導教授(英)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
全文不開放理由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
檔案說明
電子全文
學位類別碩士
畢業學年度94
出版年
語文別中文
關鍵字(中)貝多芬 第六號交響曲 田園
關鍵字(英)Beethoven Beethoven''s No.6 in F major Op.68 Conducting and Interpretation
摘要(中)歷來的樂評家或音樂學者對於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的評論大概均不出如下的敘述:第六號交響曲沒有貝多芬特有的發人深省的效果與強烈逼人的對比,除了第四樂章之外,都是一連串愉悅的旋律,風格一致,步調暫緩……貝多芬總喜歡在一首緊張激烈的作品之後作一首輕鬆的東西……。 但是「樂聖」貝多芬交響曲的內涵,難道僅是為了順應如此簡單的一剛一柔的順序嗎?這樣輕描淡寫的描述,對於至今仍被視為「貝多芬經典」之一的《田園交響曲》,實很難令人信服。是否被貝多芬的「標題」誤導,以致對它的探討僅停留在音樂的表層,而忽略了較深層、更具指標性的意義?而「田園」這個標題,在貝多芬的創作歷程中,是否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擺脫了被熟知及讚頌的英雄式語法、張力、對比性、戲劇性……之外,貝多芬是否刻意在本闕作品中傳達什麼? 因此本論文將以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為研究分析的主題,可從樂曲與作曲者兩方面探討:以樂曲方面而言,貝多芬的此首交響曲於音樂史上浪漫樂派的「標題音樂」有其重要創舉,在曲式架構上有異於過去傳統的獨立四個樂章,不但採取五個樂章的形式,且打破樂章與樂章之間不連續的手法,於第三樂章之後的樂章連貫不間斷,此也影響了之後交響詩的演進;標題文字上的敘述,除了「藉景抒情」,更有「寓情於樂」的涵意,殊於以往標題的單純化,僅是名詞或形容詞的描寫。就作曲者方面而言,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不需贅述,然,其承先啟後的寫作手法,不僅將古典樂派的技法推上巔峰,同時也應用了新的創作理念,不論是器樂獨奏或小編制的合奏,甚至大規模的交響曲作品,對後世的作曲家,均拓展了新的視野與思維。相形於其他音樂家的天縱英才,揮筆成曲的滔滔不絕,貝多芬絕倫的創作天份加以審慎的態度,下筆幾番修訂,苦思斟酌,數度刪改完成的音樂作品更是彌顯珍貴。貝多芬悲慘的童年,身體殘疾的打擊,並未影響其人格上的崇高與精神意志上的毅力─除了音樂地位上的神格化,超越人性上的不凡也是本論文以貝多芬為研究目標的導因之一。
摘要(英)The Conduct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Ludwig van Beethoven's No.6 in F major Op.68
論文目次第一章 時代背景 第一節 啟蒙時代的「自然神論」 第二節 盧梭「回歸自然」的思想 第三節 法國大革命與浪漫主義的興起 第二章 貝多芬生平與他的創作歷程 第一節 波昂時期 第二節 維也納前期 第三節 維也納中期 第四節 晚期 第三章 貝多芬的交響曲與《田園》的意涵 第一節 「九大」分組與個性 第二節 《田園》的創作背景與意涵 第四章 《田園交響曲》之樂曲分析 第一節 第一樂章 第二節 第二樂章 第三節 第三樂章 第四節 第四樂章 第五節 第五樂章 第五章 《田園交響曲》之指揮詮釋 第一節 第一樂章 第二節 第二樂章 第三節 第三樂章 第四節 第四樂章 第五節 第五樂章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一、中文書籍 王立德著,古典大師-指揮談指揮。台北:世界文物,民83年。 中堂高志著,白岩譯,古典音樂家漫談。台北:世界文物,民85年。 林勝儀譯,名曲解說-貝多芬。台北:美樂,民88年。 許勇三著,西方交響音樂發展綱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民81年。 崔光宙著,名曲與大師。台北:大呂,民83年。 崔光宙著,名曲的饗宴。台北:世界文物,民84年。 游昌發著,曲式學入門。台北:藝友,民84年。 楊沛仁著,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民90年。 劉岠渭著,貝多芬。台北:台灣英文雜誌,民87年。 劉志明著,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全音,民89年。 鮑考雷斯料著,李哲洋譯,貝多芬。。台北:全音,民80年。 羅曼.羅蘭著,傅雷譯,貝多芬傳。台北:世界文物,民85年。 蘇利文著,蕭惠芬譯,貝多芬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民88年。 B. W. Russell著,馬元德譯,西方哲學史(下)。台北:左岸,民94年。 Charles O'Connell著,楊明光譯,貝多芬九大交響曲解說。台北:天同,民77年。 Enrico Stinchelli著,田青?茹華熙?書佩等譯,不朽的指揮家。台北:世界文物,民85年。 John Ardoin著,申元譯,福特萬格勒的指揮藝術。台北:世界文物,民86年。 Romain Rolland著,傅雷譯,永不屈服的靈魂-貝多芬傳。台北:遠流,民78年。 Robert Simpson著,楊孝敏譯,貝多芬:交響曲。台北:世界文物,民85年。 二、外文書籍 Berlioz, H. “A Critical Study of Beethoven’s Nine Symphonies.” Trans. Edwin Evans and D. kern Holoman.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2000. Friedich Kerst & Henry Edward Krehbiel ed. “Beethoven : the man and the artist, as revealed in his own word.”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4. Grove, George. “Beethoven and His Nine Symphonie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Inc. 1962. Hopkins, A. “The Nine Symphonies of Beethoven.” London: Heinemann, 1981. Kramer, Jonathan D. “Listen to the Music.”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8. Mar, N. D. “Conducting Beethove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Rudolf, M. “The Grammar of Conducting.” Belmont: Wadsworth, 1995. Stedman, P. “The Symphon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2. Walton, C. W. “Basic Forms in Music.” New York: Alfred, 1974. 三、中文期刊 平野昭著,黃碧蓮譯,「編曲家貝多芬」。全音音樂文摘,民76年,第11卷第4 期,頁70~71。 松本勝男著,衛德全譯,「貝多芬的地位」。全音音樂文摘,民76年,第11卷第 4期,頁65~69。 金子建志著,李泠西譯「貝多芬交響曲演奏的新潮流」。全音音樂文摘,民76年,第11卷第4期,頁96~100。 美山良夫著,李泠西譯「維也納的古典樂派作曲家們」。全音音樂文摘,民76 年,第11卷第4期,頁81~86。 津守健二著,李宇光譯「貝多芬傳記的種種」。全音音樂文摘,民76年,第11 卷第4期,頁57~64。 渡邊學而著,廖天佑譯「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音音樂文摘,民76年,第11 卷第4期,頁76~80。 Harold C. Schonberg著,李鴛英譯,「貝多芬生平」。全音音樂文摘,民76年, 卷第4期,頁44~56。 史特萊莎著,李靚譯,「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的貝多芬傳統」。全音音樂文摘,民 卷第4期,頁87~95。 四、碩士論文 林秋麟著,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89年。 郭耿維著,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之指揮詮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94年。 劉佑民著,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94年。 蔡鴻宜著,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4年。 五、樂譜 Beethoven, L. van.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Kassel: B?renreiter, 2001. Beethoven, L. van.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Tokyo: Zen-on Music,1958.
論文頁數119
附註
全文點閱次數
資料建置時間
轉檔日期
全文檔存取記錄
異動記錄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