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編號 | 6544 |
狀態 | NC094FJU00248070 |
助教查核 | |
索書號 | |
學校名稱 | 輔仁大學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
舊系所名稱 | |
學號 | 492805024 |
研究生(中) | 陳曉芸 |
研究生(英) | Chen Hsiao-Yun |
論文名稱(中) | 舒曼《狂歡節》作品九音樂語言之探究-從《蝴蝶》作品二談起 |
論文名稱(英) | A Survey on the Musical Language of Robert Schumann’s
“ Carnaval ” Op. 9 - with a Comparative Study on “ Papillons ” Op. 2
|
其他題名 | |
指導教授(中) | 楊詠青 |
指導教授(英) | |
校內全文開放日期 | 不公開 |
校外全文開放日期 | 不公開 |
全文不開放理由 | |
電子全文送交國圖. | 同意 |
國圖全文開放日期. | 2006.07.04 |
檔案說明 | 電子全文 |
電子全文 | 01 |
學位類別 |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 94 |
出版年 | |
語文別 | 中文 |
關鍵字(中) | 舒曼/ 蝴蝶/ 狂歡節/ 性格小曲 |
關鍵字(英) | Schumann/ Papillons/ Carnaval/ Characteristic piece |
摘要(中) | 《狂歡節》( Carnaval , Op. 9, 1837 ),是舒曼鋼琴套曲中備受歡迎且深具特色的一首作品,它趣味性的文字動機與音高間的巧妙結合,透過標題設計和小曲間的順序安排,所呈現出的音樂內容,令人深感興趣,也是促成研究其音樂語言的動機所在。
論及舒曼的音樂,必然會提到文學對他的影響,其中,以尚?保羅( Jean Paul, 1763?1825 )的影響甚深。尚?保羅是德國浪漫文學中的代表作家,在其作品中,隨處可見「蝴蝶」的影像,這個他視為靈魂象徵的意象,在1812年發表的「昏暗燈火中的蝴蝶」一文裡,曾提及蝴蝶化影的三種型態—白天的蝴蝶( Papilio )、傍晚的蝴蝶( Sphinx )及夜半的蝴蝶( Phalaena )。受到此論點的影響,舒曼擷取這個由蝴蝶所幻化出的主題意象,延用至《蝴蝶》和《狂歡節》中,並以同中有異的表現方式,呈現出血脈相連的親密關係。
《蝴蝶》是舒曼所寫的第一部鋼琴套曲,創作時間約在1831年間,此曲創作的靈感,是以尚?保羅的小說《年少氣盛》( Flegeljahre )為藍圖,距離《蝴蝶》這部作品完成不到四年的時間,「蝴蝶」的主題意象和其蛻變的形態,又以另一種更成熟的風貌,出現在《狂歡節》中。
《狂歡節》整部作品的創作靈感是來自艾妮斯汀娜的家鄉,一個名為Asch的地方,舒曼形容這城市有個富音樂性的名字,他將Asch的四個字母任意排列組合成S-C-H-A 、AS-C-H、 A-S-C-H三種模式,以此為動機,創作出《狂歡節》中的二十一首性格小曲。
藉由《蝴蝶》和《狂歡節》在文學背景與音樂素材上的相關性,來印證舒曼認為它們源自尚?保羅筆下息息相關的共生體系,並運用《蝴蝶》延伸至《狂歡節》音樂語言的探討,進一步證實《狂歡節》在音樂上是《蝴蝶》昇華後的另一種蛻變模樣。最後,透過本文探究,期盼提供演奏者詮釋時不同層面的思考模式,能在實際演奏的過程裡,結合理論的基礎,更貼近作曲家的原意,讓演奏更具說服力。
|
摘要(英) | |
論文目次 | 目 錄
目 錄 i
譜例目錄 ii
圖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關於舒曼 3
第一節 文學與舒曼 3
第二節 箇中翹楚的樂評人 5
第三章 《蝴蝶》作品二和《狂歡節》作品九的創作背景
與樂曲分析 8
第一節 舒曼的鋼琴套曲 8
第二節 《蝴蝶》作品二的創作背景與樂曲分析 13
第三節 《狂歡節》作品九的創作背景與樂曲分析 25
第四章 《狂歡節》作品九音樂語言之探究 57
第一節 從《蝴蝶》作品二談《狂歡節》作品九 57
第二節 《狂歡節》作品九音樂語言之探究 63
第三節 詮釋探討 72
第五章 結論 78
參考書目 82
|
參考文獻 | 參 考 書 目
一、中文書目
Chissell, Joan著,林勝儀譯,《舒曼:鋼琴曲》,台北:全音,民73。
中央圖書出版社編輯部主編,《牛津–杜登法漢圖解詞典》,台北:中央圖書,民83。
中央圖書出版社編輯部主編,《牛津–杜登德漢圖解詞典》,台北:中央圖書,民83。
卡拉.霍克著( Karla H?cker ),陳鳳凰譯,《克拉拉.舒曼》,台北:樂韻,民71。
李映荻編譯,《德國文學入門》,台北:志文出版社,民64。
李哲洋編,《名曲解說全集15-獨奏曲2》,台北:大陸,民72。
武川寬海編,邵義強譯,《音樂家軼事》,台北:志文,1976。
林公欽,《鋼琴踏板使用理論與技巧分析》,台北:全音,民74。
吳金瑞編,《拉丁漢文辭典》,台北:光啟,1965。
彼得?奧斯華( Peter Ostwald )著,張海燕譯,《舒曼的一生:天使與
魔鬼之舞》( Schumann:Music and Madness ),台北:高談文化。
陳建羽主編,《希臘神話的智慧啟示》,台北縣中和市:寶島社,2004。
秋岡陽、秋元道雄等著,林勝儀譯,《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冊二,台北:美樂,民88。
紀秋郎主編,《新知識英漢辭典》,台北:黃帝圖書,民77。
國際翻譯社編譯,《國際漢德辭典》,台北:國際翻譯社,1982。
張大勝,《鋼琴音樂研究》,台北:全音,民78。
梁友梅,《舒曼的音樂生活-作品分析》,台北:天同,民67。
陳玉芸著,《舒曼鋼琴代表作之研究》,台北:全音,民86。
康謳主編,〈character piece〉,《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局,民77。
提姆.道雷( Tim Dowley )著,朱健慧譯,《偉大作曲家群像:舒曼》
( The illustrated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Schumann ),台北:智庫文化, 1995。
趙德恕主編,《簡明法漢辭典》,台北:文橋,民82。
劉岠渭、高士彥主編,《簡明音樂詞典》,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5。
費倫茨?李斯特(Franz Liszt),張洪島、張洪模、張寧譯,《李斯特論白遼士與舒曼》,台北:世界文物,民83。
顏綠芬著,《音樂評論:歷史、人物、理論、實例》,台北:美樂出版社,2003。
顏慧儀編著,《希臘神話精選集》,台北縣中和市:華文網,2001。
蘇生豪編,《簡明德漢辭典》,台北:文橋,1995。
二、中文期刊及論文
吳雅婷,〈尚.保羅、霍夫曼、舒曼〉,《古典音樂》期11,民82,第141?149頁。
郭鎧榕,舒曼《蝴蝶》中尚保羅意念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山大學,2004。
三、西文書目
Abraha , Gerald. “Schumann, Robert.”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 Stanley Sadie, Vol. 16.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98, 831-870.
Brown, Maurice J.E. “Characteristic piec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 Stanley Sadie, Vol. 4.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98, 154.
Brown, Thoman Alan. The Aesthetics of Robert Schumann.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Inc., 1968.
Dale , Kathleen . Nineteenth-Century Piano Music.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72.
Daverio, John. Crossing Paths:Schubert, Schumann and Brah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Garden,Covent. Early letters of Robert Schumann. Trans. May Herbert. London: George Bell and Sons, 1888.
Gillespie, John.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An Historical Survey of Music for Harpsichord and Piano.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5.
Gordon , Stewart . A History of Keyboard Litetature.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 1996.
Henry, Robert Mc. “Carnival,”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Vol. 2.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92, 881.
Herbert, May. The Life of Robert Schumann; told in his letters. Vol. 1. London: Richard Bentley and Son, 1890.
Jensen, Eric Frederick. Schuman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Lippman, Edward A. Th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of Music.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9.
Newcomb, Anthony. “ Schumann and Marketplace: From Butterflies to Hausmusik, ”Nineteenth–Century Piano Music. Ed. Larry Todd.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0.
Niecks, Frederick. Robert Schumann. Ed. Christina Niecks. New York: AMS Press, 1978.
Ostwald, Peter F. Schumann: the Inner Voices of a Musical Genius.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85.
“Schumann, Robert.” The New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Ed. Denis Arnold. Vol. 2.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1647-1649.
四、樂譜
Schubert, Franz. Dances for Solo Piano. New York: Dover, 1989.
Schumann, Robert. Carnaval Opus 9. M?nchen: G. Henle Verlag, 2004.
Schumann, Robert. Klavier. M?nchen: G. Henle Verlag, 1976.
Schumann, Robert. Papillons Opus 2. M?nchen: G. Henle Verlag, 2002.
Weber, Carl Maria von. Complete Sonatas, Invitation to the Dance and Other Piano Work. New York: Dover, 1992.
|
論文頁數 | |
附註 | |
全文點閱次數 | |
資料建置時間 | |
轉檔日期 | |
全文檔存取記錄 | |
異動記錄 | M admin Y2008.M7.D3 23:18 61.59.161.35 |